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6月物价基本稳定但这个领域涨幅是CPI的两倍多

  原标题:6月物价基本稳定,但这个领域涨幅是CPI的两倍多!

  6月份CPI数据如期公布。

  不出意料,CPI涨幅连续3个月处于“1时代”。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解读,涨幅略有扩大,继续保持温和上涨。

  全局之外,有一项数据引人关注。

  在居民消费品八大类别中,医疗保健同比涨幅最大,为5.0%,领跑CPI。

  但这并不是第一次,过去半年,医疗保健类始终位居八大类涨幅第一名。

  医疗保健类站上“5时代”

  国是直通车梳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医疗保健类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情况,从2017年1月起,此类消费价格增幅站上“5时代”,增幅最高的月份是2017年9月,同比增幅7.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进一步探究,医疗保健类别中是什么在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分类,医疗保健大类中又分为中药、西药和医疗服务。数据显示,中药增幅较高,但变动幅度不大。西药和医疗服务普遍呈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涛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认为,从CPI医疗保健价格的构成看,医疗服务价格的涨幅较大,6月份达到5.5%,且所占权重较高,因而对医疗保健价格上涨起到主要推动作用。

  他预计,在需求增长等因素的拉动下,医疗保健价格还将保持一定涨幅。不过,由于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将明显弱化,预计下半年医疗保健类价格的同比涨幅将波动回落。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告诉中新社国是直通车,医疗保健类价格涨幅长期领跑CPI,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医疗保健类主要是服务类消费,而服务类消费价格则主要受劳动力成本和工资上升的驱动。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一直在稳步上升,这推动了医疗保健类服务的价格上涨;

  二是医疗改革在深入推进,特别是许多城市开始推行医药分离,医生门诊费大幅度提高,短期内使得医疗服务支出大幅增加,而药品降价则相对滞后,从而推高了CPI中医疗保健类价格的涨幅。

  黄志龙认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医药分离等改革的深入推进,CPI中医疗保健类也在逐渐从前期高点7.6%的涨幅回落到6月份的5%,预计后期这一回落趋势还将持续。整体来看,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将有利于逐渐缓解国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邓海清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也认为,医疗服务价格增长一定程度上和医药分离改革有关。

  医药分离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医疗和医药之间的共生关系,解决老百姓用药贵的难题。2017年4月,北京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同时,435项医疗服务价格规范调整。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邢志宏此前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医疗保健消费价格上涨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居民对医疗保健类商品需求在不断增加,带动这一领域消费价格的上涨;二是部分领域的价格关系在理顺,比如调整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价格,医事服务费有所提高。

  但他也强调,我们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影响居民的生活。一位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就医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挂一个专家号的价格是100元,医保可以报销40元。

  消费结构发生转移

  放在更长时间维度中,老百姓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转移。

  国是直通车梳理了2012至2018年,每年6月份的CPI数据,2016年以前,居民消费八大类别中,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等消费价格涨幅排名靠前;2016年以后,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异军突起,成为涨幅最快的领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另一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变化。

  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写的《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9%,中国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区间。

  恩格尔系数说的是,食物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被视为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一项指标。

  纵观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从“5字头”进入了“2字头”。观察老百姓的生活,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实现温饱”,再到今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但也应注意到,中国的医疗保健消费水平整体还处于偏低状态,城市与乡村、高收入与低收入人群之间的消费水平还存在显著差距。

 

责任编辑:张玉

莲花临时工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