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乡土摄影师 黄宅裕


黄宅裕

黄宅裕的获奖摄影作品。

  广州日报清远讯 (全媒体记者曹菁 通讯员连文摄影报道)清远65岁的老人黄宅裕,几十年来钟情用镜头记录家乡的风土人情,特别是从2004年到2009年,他经常自己一人驾车穿梭于清远市的八个县(市、区),用镜头记录了100多位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形成《清远凡人》摄影集出版,开创了清远大型人物纪实类作品的先河。

  不久前,他又与连州本土作家、摄影家策划出版了《连州旧事》《那年那事那舞台》文史影册,发掘出不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珍贵的本土摄影旧作,重新勾起了众多清远人的乡愁。影册一出,不只引得市民争相追捧,当地博物馆和史志办也将其收藏并对其文史价值予以了认可。

  首张彩色照片即获省赛金奖

  黄宅裕现年65岁,是个正宗的“连州仔”。1970年参加工作后,他开始接触摄影。起初他在基层文工团任舞台美工,喜爱艺术的他不满足于画笔,抓起相机,用镜头描述风景如画的家乡。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经常一人跋山涉水,风里来雨里去,捕捉家乡的四季风韵,方寸黑白的照片里,倾注了年轻人对家乡的一往情深。

  上世纪80年代,经济还很落后,相机属于奢侈品,能接触摄影的人也并不多,连县(今连州)整个县的摄影创作爱好者也就10多个人,绝大部分老百姓连照相机都没摸过。在当时那个年代,黄宅裕由于工作的缘故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

  “那时连州的交通很闭塞,尤其是古村落,要靠双脚去发现。有一年春天,我路过一座村落,偶然看到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可以拍摄到古村的美丽光影变化,心里兴奋得睡不着觉。”黄宅裕回忆说。

  回到单位后,他借来相机,装好胶卷,找到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踩着单车一路马不停蹄赶往几十里路外的乡下,为的就是在古村外的那个角度拍摄一张风景照。“那时摄影热情很高,又年轻,踩几个小时的单车一点都不觉得累。”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这张得来不易的、也是他的首张彩色照片,当年就获得了省里的一个风光摄影金奖。1988年,黄宅裕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也开启了他正式的摄影之路。

  此后,黄宅裕的摄影创作生涯一路收获颇丰,他的摄影作品先后入选中国第一、第四届国际摄影作品展览,获得过“富士杯1993年全国摄影十杰年赛”第一名,“富士杯1996年全国摄影十杰年赛”第四名,作品《龙舟竞渡》先后夺得香港中华会第32届国际摄影沙龙金牌、澳门沙龙影艺会第8届国际摄影展览金牌。

  一棵古树照片走红港澳

  1980年,黄宅裕调到连州文化馆从事摄影创作,辅导群众摄影。1985年调往深圳,工作了近18年。后来又成为了媒体记者,直至退休。“现在回想起来,可以说是连州培育了我。”他感慨道。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黄宅裕和现在众多摄影发烧友一样,专注于“沙龙摄影”。

  获得广东省“黄金时代摄影展”一等奖的《秋》是黄宅裕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在他的作品集序言里,写着这样一段趣事——

  1980年,一位旅居香港的朋友送他一筒135彩色胶卷,这是他第一次拥有彩色胶卷,非常兴奋。怎么用好这珍贵的彩色胶卷?他想起了之前在瑶安乡政府后边小溪见过的秀丽风光,于是带着只有一个标准镜头的海鸥相机,拍摄了他的第一张彩色照片作品。这就是那张著名的作品《秋》,后来《秋》获得省黄金时代摄影展金奖,并7次入围国际摄影作品展。

  《秋》的走红,将连州的乡村风景之美传播到港澳,引来不少摄影发烧友慕名而来,次年有香港几位摄影家发现《秋》图中的那棵做前景的红枫树不见了,经打听,原来是因大树根部被河流淘空,乡政府怕树倒伤人,出于安全考虑便派人把树砍了。香港一摄影家便对黄宅裕开玩笑说:“是不是你怕别人也来拍照得奖,把树给砍了?”

  瞄准草根,连接国际

  进入不惑之年,黄宅裕逐渐将镜头从风光摄影转向了社会纪实,关注基层人群的苦与乐,悲与喜,用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人像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场景。2008年,他携《清远凡人》摄影集参与第四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16年,他和潘伟发起的“1965—1985连县影像记忆”展览,在第十二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引发全城轰动。

  为连州对接世界打开了一个艺术窗口,也为世界了解连州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最近,由他发起并策划三百张照片的《那年那事那舞台》展览,展出1965—1985年连县文艺宣传队的下乡演出老照片,亮相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一时受到社会各界的众多好评,被媒体誉为清远本土的一部《芳华》。


深圳沙头人力资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