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九旬老兵寻战友于振超:你还好吧?

亚心网讯(文/记者 李萍 图/通讯员 李春锋)“我叫吴鲁泰,是(1943年)中央空军军官学校23期学员,我想找我的同学。”尽管因喉癌切除声带40多年,只有依靠空气进到肾管里振动发声,但老兵吴鲁泰(上图)依然坚持亲口说出这句话。


昨天,乌市喀什西路景苑小区,当记者、关爱抗战老兵新疆志愿者看望吴鲁泰时,老人说,他至今记得同学于振超,不知他是否健在?他还想知道其他同学还有谁健在?他很想念同学们。

今年95岁的吴鲁泰看起来精气神很好,即使坐在床上,都要扶着拐杖努力挺直身板。因手术后发音困难,更多的时候,老人用口形和手势以及文字跟人交流。

“我爸身患喉癌和直肠癌,今年5月底报了病危,我们这才把老两口从浙江老家接回新疆。”吴鲁泰的小女儿周珍(跟随母姓)说,父亲回到新疆不久,就跟他们说,想在有生之年找到抗战时期一起考入中央空军军官学校23期的校友。

吴鲁泰的老伴、今年90岁的周薇说,“你问他,刚刚吃了啥?他记不得,可70多年前的事,他还记得呢!”

吴鲁泰是1923年在浙江金华县钱西乡马于村出生的,1943年在(浙江)丽水高级中学毕业,之后到重庆投靠叔父,准备继续求学,将来从商。看到重庆被日军狂轰乱炸,他打消了原先的念头。当时,一心想参军的吴鲁泰看到报纸上有中央空军军官学校招生的消息,于是报名考试。1943年6月,吴鲁泰和于振超以及另一名同学被录取为中央空军军官学校23期学员。

吴鲁泰说,记忆中,于振超和他年龄差不多大,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中央空军军官学校的前身是中央航空学校,是中国空军的摇篮。抗战爆发后,航校先后迁往云南昆明、巴基斯坦拉合尔,并改名为中央空军军官学校。

随着中央空军军官学校的迁移,吴鲁泰和于振超等同学们一起来到位于昆明巫家坝的中央空军军官学校学习。

由于当时国内条件极差,没法进行飞行训练,大约在1944年底,吴鲁泰和于振超等同学到巴基斯坦拉合尔学习。

“我学的是初级,高级课程需要到美国去留学,但必须经层层选拔,1944年2月份的考试,我没被录取,就回到了昆明,在昆明的中央空军军官学校学习轰炸机领航技术。”吴鲁泰说,后来,他和于振超终于通过考试,获得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抗战胜利后,轰炸领航课程被取消,吴鲁泰改学地勤。

1947年回国后,吴鲁泰在上海大场成为了空军第八大队24中队领航员。

1949年,吴鲁泰结婚,之后他和于振超都在北京工作,之后吴鲁泰先后在南京、沈阳、西安工作,1962年调入到新疆机械学校任职,后在农机厂中学(现乌鲁木齐市第47中学)担任老师直到退休。

对于当年的同学,吴鲁泰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于振超,他们一起考进军校,一起去好几个国家学习飞行,之后又一起去美国留学,一起回到中国,还曾经一起在北京工作,只是后来断了联系。

吴鲁泰的大女儿、今年66岁的吴涵说,她在幼年时曾和父亲去过于振超位于北京的家,当时于振超一家还热情接待了他们,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据《上海军事志》第八编战事、第三章现代战事第十二节记载:1949年4月9日,国民党空军第十大队一〇一中队飞行员刁光弟、沈济世、王凡与罗锡龄、宋永信、徐迈、于振超(空军供应总处少尉军械官)驾C-46运输机起义,由上海飞往济南。对此,吴鲁泰说,他了解于振超的这段历史,只是后来失去了联络,他很想知道他们的下落,哪怕是后代的下落。

工厂临时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