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专家基层工作站(名医工作室)进社区

家住官渡区新亚洲体育城、患有糖尿病的刘记东,如今再也不必6点钟早早起床,然后坐一个半小时的103路头班车赶到昆明市延安医院排队挂专家号;同样住在官渡社区第七居民小组的65岁老人董庆英,患有高血压,如今再也不用担心10多天都等不到一张住院床位了;家住呈贡区吴家营街道办事处的杨建切身感受到,现在发烧感冒真的不用再挤大医院,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院也能找专家看病了……

2016年开始,昆明居民不用费时费力跑城里大医院排队挂名医专家号,出门15分钟内就能在专家基层工作站(名医工作室)里看病就医,享受与城里大医院同样的名医专家诊疗服务。昆明市官渡区和呈贡区已率先建成37个专家基层工作站(名医工作室),近百名名医专家下基层进社区为百姓看病、帮扶带教基层医生,不仅方便了老百姓看病就医,还提升了基层社区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这些都是专家基层工作站(名医工作室)下沉到社区后,给居民看病带来的最大改变。

构筑居民“15分钟就医圈”

在官渡区和呈贡区,已经建立了长效机制,为社区居民构筑起了“15分钟就医圈”的便利和快捷模式。 

无论在官渡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在呈贡区吴家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都建有专家基层工作站(名医工作室),涉及儿科、内分泌代谢科、中医科、心内科等,从周一到周五,昆明市各大医院的名医专家会准时上班,为社区患者看病。

每天,官渡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都会提前打电话帮每个签约患者预约专家号,患者来了很快就可看病。刘记东以前去昆明市延安医院挂专家号,6点钟就得出门,还经常挂不到。现在从家里出门15分钟就可以走到社区服务中心,还是名医专家给自己看病;董庆英经常需要住院,以前在大医院排队10多天也排不到一个床位,现在不仅轻松挂到专家号,只要想在社区服务中心住院基本都有床位,社区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细心的服务更是让她心里感到特别温暖。不少患者表示,专家基层工作站(名医工作室)进社区,名医专家们的服务态度都很好,服务体贴到位。

15日上午8点,记者在官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服务中心虽然一片繁忙景象,但没有出现患者排长队的场景,患者平均只需要等待5-15分钟。刘记东说:“今天周五,坐诊专家是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张永红。昨天我的家庭医生就帮我预约挂号,所以今天只等了几分钟,真的很方便。”董庆英告诉记者:“我的家庭医生经常会打电话嘘寒问暖,帮我提前预约挂专家号。每次到这里看病,护士都会为我倒一杯热水,有时腿脚不便,他们还会开车来接我,心里真的很温暖。”

张永红告诉记者:“来看病的市民对我们非常客气、非常尊重,虽然我们日常工作很繁忙,但能到社区为市民看好病,心里也很高兴。这是每位医生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走基层服务群众的体现,也是推进分级诊疗、医改的必要措施,我们会尽全力服务好每一位患者,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病、看好病。”官渡区人民医院儿科“谭凤英工作室”谭凤英主任每月至少要为200多个儿童看病,工作强度很大,可是她说:“能为社区儿童看好病,为每个患儿家庭分忧,心里特别踏实。”

名医工作室下沉到社区

社区里的专家基层工作站(名医工作室)变成了“百姓家门口的医院”。2017年,官渡区家庭医生签约240369人。自从专家基层工作站(名医工作室)进社区以后,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基层首诊、就近就医的患者量大幅提升,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优势明显体现,受到社区居民点赞。

截至目前,官渡区已建成13个专家基层工作站和10个名医工作室。早在2014年,官渡区就选出38名学科带头人、92名骨干医师,以轮岗的方式组织四批名医专家进社区开展坐诊、指导、带教等服务。2016年,正式启动这项工作以来,又选派了34名名医专家进社区开展门诊诊疗,出勤天数累计达667天,开展门诊诊疗达5558人次,查房197人次、双向转诊59人次、手术50台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受到群众好评。

据了解,官渡区2016年已设立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官渡工作站、昆明市延安医院内分泌科金马工作站、 昆明市中医医院数字骨科创新团队官渡区人民医院工作站”3个省市三甲医院专家基层工作站,同年还设立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范洁工作室”、 延安医院口腔科“杨向红工作室”等9个省市区基层专家工作室。官渡区医师参加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天数33.5天次, 指导签约家庭231户,门诊量121人次,带教39小时,讲座3次。

在官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官渡区官渡工作站,设有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范洁工作室”、昆明市延安医院口腔科“杨向红工作室”、官渡区人民医院儿科“谭凤英工作室”。据官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黎婷介绍,有7名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进驻中心为群众看病,提供优质服务。工作开展以来,专家门诊诊疗4844人次,教学查房13次,会诊39人次,上转专家门诊54人次,转诊住院37人次。同时,中心还创新建立了“5+X”团队服务模式,即1个区级名医(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1个中医医师+1个全科医师+1个公卫医师+1个社区护理人员,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蔡燕,每天天亮就主动上门服务社区居民,经常很晚才回家。

截至目前,呈贡区也已建成3个专家基层工作站和11个名医工作室,涉及儿科、内分泌代谢科、中医科、心内科等。据了解,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呈贡医院在吴家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徐琳专家基层工作站”,在乌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何雯专家基层工作站”,昆明市中医医院呈贡医院在斗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郭翠萍专家基层工作站”。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呈贡医院成立了“莫亚雄名医工作室”,在昆明市中医医院成立了“张衡名医工作室”,在昆明市延安医院呈贡医院成立了“张丽萍名医工作室”,在马金铺陈氏正骨医院成立了“李辉名医工作室”。

构建最基层人才培养基地

名医专家进社区,除了给居民看病,还手把手帮扶带教基层的医护人员,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专家基层工作站(名医工作室)已经成为最基层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

一年多来,官渡区的名医专家举办了讲座和培训9场次、开展新业务和新技术培训5项次、带教人员220人、带教时间1798小时、帮助社区医院建章立制16条。

官渡区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谭凤英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她来到官渡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坐诊后,专业医疗水平高,服务贴心到位,很受居民喜爱。在工作闲暇之余,她还建了一个微信群,把中心的医生护士拉进群里,经常在群里发一些医疗诊断、疾病预防和控制等医疗知识,带动大家讨论交流学习,提高了专业医疗水平。类似谭凤英的名医专家还有很多,她们不仅为市民看病,还不断带教培养“规培生”(规范化培训学生)。据官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岳秀风介绍,名医专家对他们的帮助很大,名医专家经常带教指导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等院校的全科医生、护士和实习生,自己的医疗业务水平也提升较快。截至目前,中心已经培训了近百名学生。

官渡区以官渡区人民医院“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建立官渡区卫生人才培养基地,逐步形成业务培训常态化,基地与昆明医科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昆明学院等院校开展教学合作。官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昆明医科大学建立了公共卫生教学基地;云南中医学院在官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云南中医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小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官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基地”。金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基地”。据了解,2017年,这些基地组织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学术会议及短期培训班158人次;举办各类专题学术讲座24次,参加讲座学员4000余人次;成功举办昆明市市级医学教育项目7项,1457人参加培训;接收392名来自云南中医学院等七所医学院校的实习生。此外,官渡区还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选拔培养,开展跟班学习,加强干部培养,鼓励开展科技项目申报,以科技促发展。

另外,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管委会与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驻呈贡区人才工作站,助力昆明打造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呈贡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李莉表示,希望每个专家基层工作站(名医工作室)和每个人才工作站都能充分发挥好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不仅能方便快捷地为市民看好病,还要尽可能多地培养医疗人才,助推呈贡区大健康、金融大数据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评

名医工作室越多越好

采访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患者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心情。在家门口就能挂到专家号,享受到名医诊疗服务,这是名医工作室“下沉”社区,带给每个患者最直接、最纯粹的实惠和好处。忍不住要说,这样被患者称为“百姓家门口的医院”,希望越多越好。

昆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项工作是昆明市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载体,是探索区域医疗联合体系(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的重要举措,建设打造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不仅强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还能有效引导群众基层首诊、方便百姓就近就医,缓解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长远来看,这样做,不仅能推进建立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还能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鼓励康复和护理机构发展,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同时,能促进医疗与预防、保健相衔接,使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逐步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目标,全面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施落地、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医联体模式是“3+2+1”,即以区域内的一所三级医院牵头,然后联合到二级医院、卫生服务中心,最后到社区医疗机构。在推进健康管理的同时,为居民提供全面优质价廉的服务,再通过政府主导的联合体医疗机构,提供一些配套的措施。医联体的建设能充分发挥区域内三级公立医院的牵头引领作用,引导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关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可以逐步解决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不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推动形成分级诊疗制度。

当然,这样的做法更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的上下贯通,不断推进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水平显著提升的同时,逐步破除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壁垒,吸引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资源下沉基层,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软件”的短板。(昆明日报 记者黄河清 通讯员许晓锐)

坑梓临时工劳务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