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博格达峰下的“鹰舞”传承人家


杰恩斯汗·沙拉皮介绍“鹰舞”服。

  天山网讯(记者马少宾 通讯员丽娜·阿特列提摄影报道)“‘鹰舞’是我们家族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又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作为最小的孩子,要承担起传承的责任,把它传给下一代。”8月23日,51岁的杰恩斯汗·沙拉皮说。

  杰恩斯汗·沙拉皮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阿克苏乡的牧民,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布尔克特毕(达坂城哈萨克族‘鹰舞’)的传承人。

  他传承了“鹰舞”的绝学

  杰恩斯汗·沙拉皮是兄弟姐妹中年龄最小的,父亲在世时,把有关“鹰舞”的绝学都传给了他。他不仅会跳“鹰舞”,还会制作表演“鹰舞”用的整套行头,包括鹰和狐狸扮演者穿的服装。

  几年前,按照父亲当年教的方法,杰恩斯汗·沙拉皮缝制了一件“鹰舞”服。那个“鹰舞”服用7张黑色的山羊皮缝制而成,里面还装上了弹簧和支架做成的机关,头部用黑山羊皮包住,颈部安装了能动的关节似的滑轮,用羊角制作了鹰的鼻子。

  尽管没有音乐,杰恩斯汗·沙拉皮还是穿上笨重的“鹰舞”服,为记者即兴跳了一段“鹰舞”。他学着鹰的动作,跳上一条板凳,再跳下来,不到5分钟他就已出了一身汗。

  传承“鹰舞”责任重大

  杰恩斯汗·沙拉皮的三个孩子都喜欢跳“鹰舞”,大儿子在奎屯上艺术院校,学的就是民族舞蹈专业,女儿上高中,小儿子在阿克苏乡上学。

  在阿克苏乡中学,“鹰舞”是学校的特色教育内容,杰恩斯汗·沙拉皮每周都要去学校上一次课,目前有40多个孩子跟着他学“鹰舞”,里面有不少好苗子。

  “尽管‘鹰舞’曾经是我们家族世代传承的艺术,但只要有孩子愿意学,只要能发扬光大,我都愿意教。”杰恩斯汗·沙拉皮说。

  前两年,杰恩斯汗·沙拉皮的哥哥、“驯鹰人”马沙里·沙拉皮去世了,这让他感到责任更加重大。

  在他的手机里,存储了很多鹰的照片,他说是用来模仿鹰的动作,把“鹰舞”跳得更逼真。家里的牛羊都交给别人代为放牧,他如今一门心思钻研“鹰舞”,经常受邀参加聚会、婚礼,带着儿女和侄儿一家为大家表演“鹰舞”。

  每次表演,杰恩斯汗·沙拉皮和侄儿巴扎尔别克一起扮演鹰,小狐狸则由他的小儿子或巴扎尔别克的儿子别力克扮演。

  “全家人都会跳‘鹰舞’,娃娃从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跳了,一般先是自己学,家里人再慢慢教。在民间,节日、婚礼等大集会,全家总动员在舞台上表演,娃娃也跟着跳,究竟什么时候学会的,谁也说不好,但是孩子现在已经能熟练的表演了,还不怯场。”巴扎尔别克说。

  博格达峰下的“鹰舞庄园”

  据了解,位于博格达峰下的阿克苏乡是典型的哈萨克族退牧还草工程的牧民安居乡,这里有一个安居富民点就被命名为“鹰舞庄园”,据说是因为建设该安居富民点时刚好“鹰舞”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阿克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胡森·达尼亚尔说,“鹰舞”动作逼真,表演者充分利用伸头、挥动双臂、扭身俯冲等优美动作塑造鹰的形象,通过猎鹰捕捉狐狸的整个过程,艺术地表现了它奋勇战斗,坚韧不拔,最后终于抓获狡猾猎物的艰辛历程。

  胡森·达尼亚尔表示,由于“鹰舞”表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无论喜庆节日或平时娱乐,在舞台、草原或毡房内,或男或女、或老或少,都可以即兴表演,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阿克苏乡的集会、婚礼、节日以及家人团聚、访亲探友的场合中,都可以看到“鹰舞”表演的身影。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深圳信誉好的劳务中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