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驻岛七年,他们创造伶仃洋上的奇迹

    晨报记者 杨天弘

  曾经***一片,如今璀璨万分。2017年12月31日晚上,横卧在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点亮了全线灯光。这意味着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已基本完成,具备了通车试运营条件;也意味着中国的建设者们再次奇迹般地创造了又一世界之最。站在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上的建设者们眼眶湿润了:“七年的付出,这一刻全部值得了。”
  七年来,千余名建设者2000多个日日夜夜,一次又一次攻克技术难关。用他们的话说:“我们这群人,都是顶着工期、质量还有亲情的压力,坚守在外海孤岛。”而守护着这份坚持的,是他们的党支部——三航局二公司港珠澳项目党支部。

  环境恶劣,熟手纷纷离场

  2010年10月,百余名建设者坐着交通船,根据点位坐标找到东人工岛现在所在位置。“当时这里就是茫茫大海,什么都没有。”三航局二公司港珠澳项目党支部书记邱云回忆说。
  为了便于施工,他们住进了一艘施工船舶改装的船上,在狭窄的集装箱里,过着不断摇晃的船舶生活。而对面几公里就是香港的国际机场,“不夸张地说,基本上每隔一分半钟就会有一架飞机从头顶飞过,噪音吵得人根本睡不好;有时候还要面对不定期到访的台风所带来的危险”。
  环境恶劣可想而知,邱云用“狗都不愿待”来形容他们最初的“作战”现场。原来,当时船上养了一只小狗,为了逃离连跳了三次大海。小狗用“死亡”逃离了这样的生存环境,而工人要想打破这样的生存环境只能依靠“奇迹”。
  项目组首次在世界范围内采用钢圆筒快速筑岛这一新工艺,实现了人工岛“77天成岛”的神话,比传统时间提前了两至三年。
  可是终于“上岛”了,条件依旧恶劣。施工现场犹如海上沙漠,头顶毒辣的太阳、深基坑中的桑拿,能把人活活晒脱一层皮。没有淡水,没有植被,没有通讯,与世隔绝。很多工程熟手纷纷选择离开。

  注重栽培青年职员

  面对攻克世界级难题的重任和长期外海“孤岛”奋战的恶劣条件,唯有留住人,才能留住希望。“既然是场激战,那就需要‘堡垒’。”项目党支部决定创新开展党建工作。通过打造学习培训中心、民主管理中心、文化休闲中心、生活互助中心和工程服务中心,创建一个“五心合一”的多功能职工之家。在这个升级版的职工之家里,工人们通过学习业务知识,参加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与会座谈、建言献策等多种方式,间接参与管理;通过参与文娱活动,丰富岛上的业余生活;通过享受工会服务,获得健康与温暖;通过劳动竞赛、成立青年突击队,争创岗位能手。
  刚毕业的新员工陈栋杰感触颇深。初到东人工岛,陈栋杰对很多新技术一无所知,甚至是第一次听说“清水混凝土”这个词。带着好奇,陈栋杰向部门师兄要来了清水混凝土模板拼装的图纸学习,但清水混凝土模板从国外进口,拼装工艺图纸没有中文版,只有英文版。陈栋杰为难了:“英文没学专,看了老半天,啥也没看懂。”
  可没想到,不久后,听说项目党支部有“一周一学堂”的培训,陈栋杰赶紧报名参加,“哪里不懂学哪里,像这样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机会,在外面并不多。”

  接职工父母上岛过年

  为了留住人才,项目部注重对青年职员的培养、锻炼,毫无保留地让他们尽可能学到最前沿的技术。但同时,也是尽一切的可能在恶劣的作业环境中,创造良好的条件。
  留人,先留心。为方便职工与家人联络,项目部工会为所有职工配备一部手机,供职工与家人联系,并花了大笔资金在岛上建立了电信基站、网络基站,开通了岛上WIFI。此外,甚至会在春节期间,安排家人上岛,与不能回家的职工团聚。
  当接到父母的电话得知这样的惊喜,项目质检部员工莫日雄激动不已。他没想到支部安排好了一切,并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到,连自己的父母都被感动到了。
  莫日雄说,他们这群人,都是牺牲了爱情和亲情,坚守在一线作业的,但是不后悔。2016年底,支部还为他和其他四位同事一起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
  他说,支部为他们做了很多,感人的小故事也很多,全部都融化在生活作业的细枝末节中。如今工程终于要结束了,在岛上待了这么久,反而觉得很不舍。

深圳福田人力资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