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一个合作社引发的山乡巨变

    王三荣拿到股权证成为合作社的股东,每年都有了分红,而且一年比一年高。

    记者 罗斌 摄  

  3月19日清晨,合川区太和镇晒经村9社还笼罩在一片晨雾中。65岁的王三荣吃完早饭,早早地就上工了。

  “乡村振兴的春风,已经吹到了我们晒经村,现在的晒经村人人都充满干劲。”王三荣指着不远的山坡说,“你看那些,过去都是荒山,现在开垦出来种植花椒,荒山变宝山了”。

  王三荣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因为2017年9月成立了产业扶贫合作社,晒经村正在发生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

  思考:如何让贫困户真正脱贫

  晒经村地处合川与铜梁、潼南的交界处,距离合川城区47公里。因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济发展迟缓、村民收入偏低,2014年被列为市级贫困村。

  全村共有建卡贫困户98户,王三荣就是其中之一。

  王三荣家有5亩多地,但因老伴陶克华长期患病,失去劳动能力,只有王三荣一个人耕作。地里种的蔬菜粮食只够老两口的口粮,全年的收入就靠喂两头猪,除去成本后可以收入1000多元。

  “这几年,干部们一直在帮扶我们,还牵线搭桥找了一家好心的企业,高于市场价买我们养的鸡、鸭、鹅。”王三荣告诉记者,去年,这家名为重庆云升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企业,收购了他养的鸡、鸭、鹅和3头猪,王三荣因此收入了9400元。

  心怀感激的同时,王三荣也明白,这样的收入并不固定,也不长久。一旦没有干部和好心企业的帮扶,他和老伴很可能再次陷入贫困。

  王三荣的担心,同样是太和镇党委政府思考的问题。

  “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晒经村已于2015年整村脱贫。但如何确保贫困户不再度返贫?只是帮扶还不行,必须在做大产业上做文章。”太和镇镇长匡麟川说。

  探索:成立产业扶贫合作社

  2017年9月,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打破了晒经村的宁静。

  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思路,太和镇党委政府决定在晒经村成立产业扶贫合作社。

  合作社由村委会发起,98户建卡贫困户均为合作社股东。合作社将村里大量荒山荒坡和闲置土地,以每年100元/亩的价格从农户手里承包过来,然后利用退耕还林、产业扶贫资金、微企后续扶持资金等政策,投入资金统一进行土地整治,并配套道路、水池等基础设施。

  整治后的土地,合作社再溢价转包给落户的企业。其合同约定,承包期的1—10年,每年租金400元/亩;10—15年,每年租金500元/亩;15—20年,每年租金600元/亩。溢价部分的收益,集体留存50%,另外50%全部用来分红。

  “年轻人在外打工,村里大量土地闲置,那些荒山荒坡也长不出钱来。现在由合作社租出去,大家每年收租金,村民们当然乐意。”晒经村党支部书记廖先彬说。2017年9月,晒经村产业扶贫合作社正式成立。

  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晒经村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产业落地。

  “这些荒山荒坡大多土壤贫瘠,不适合种粮食蔬菜,但特别适合种植花椒。”廖先彬说,截至目前,围绕花椒产业,合作社已引进6家企业,流转土地2300多亩。

  欢喜:贫困户吃脱贫“定心汤圆”

  2017年10月25日,是晒经村的贫困户们最欢喜的一天。

  那天,他们不仅拿到了产业扶贫合作社颁发的《股权证》,还领到了第一笔分红。“我和老伴两人,共领到了400元分红。”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三荣的脸上依然荡漾着灿烂的微笑。

  王三荣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当时,合作社只引进了两家企业,现在一共引进了6家,“今年的分红肯定更多,要上千元。”除了分红,王三荣还可以收土地租金,领取打工的劳务收入。

  自去年9月合作社成立以来,王三荣就在入驻晒经村的一家种植花椒企业务工,出一天工可得60元。短短几个月来,王三荣已经领到3200元工资。“主要就是除草、浇水这些,干的活儿还没有我以前种地累,但是比我以前收入高得多。”王三荣乐呵呵地说。

  在王三荣的带领下,重庆日报记者来到了晒经村最高的一座山坡。视线所及,全是刚平整过的土地,几台挖土机正在热火朝天工作,上山的毛坯路已经成形,可供车辆行驶。

  “过去,这里全是荒山,长满了一种名为松毛的杂草,因此叫‘松毛坡’。”王三荣称,现在,这片1000多亩的土地已经流转给一家颇有实力的企业,即将种植的同样是花椒,主要出口日本,用于化妆品生产。

  据了解,这家企业不仅将在当地投资1000多万元,还将解决200—300人就业,带来务工收入500万元左右。

  如今,王三荣再也不担心返贫,家乡的巨变,已经让他吃下脱贫的“定心汤圆”。

 

招商临时工派遣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