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中西部“引才利器”三板斧 需避免人才“价格战”误区



    本报记者 李果 成都报道

    12月22日,武汉市人才吸引政策再度升级,《武汉市房票(人才住房劵)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该征求意见稿提出,非武汉市户籍个人凭房票可在该市范围内购买首套住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全国多个城市的“人才新政”陆续出台,并不断加码,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放开学历落户限制、提供人才公寓、补贴购房支出。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在各个地区不断推出人才新政和计划的同时,地方政府更需要解决的是人才引进后的“应用”问题。

    引才计划成效显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武汉市将推行“房票”,是指对达到相应标准的企业以及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政府发放用于租购房屋的补贴凭证。而这已是今年以来,武汉市的第三轮引才新政。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武汉新增的人才落户规模已经突破13万。

    除武汉外,今年以来,多地陆续推出了各项措施或政策,在留住大学毕业生的同时,吸引外埠人才落户。

    如成都提出了优化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开展全民技术技能免费培训等12条具体措施,针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体构建体系、分类施策,通过创新举措解决引才难、育才难、留才难等问题。

    进一步观察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出台“人才新政”力度最大的三个城市:成都、武汉和西安,有着三个方面的共同特点,即经济影响力方面有望跻身“国家中心城市”,人才资源方面属于高校集中区域,地理位置上属于中西部城市。

    “一个地方的人才的集聚越多,其产业的发展就越好,而产业发展越好,也将反过来促进人才的聚集。如全国近40%的院士在北京,对于北京的高科技发展就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陈光表示,“而过去数年中,东西地区在人才数量、质量上的差距一直在扩大,因此中西部地方政府希望利用本轮经济转型的机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从而为发展新技术、新科技蓄力。”

    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地“人才新政”均收到了预期效果,如成都“人才新政”实施5个月来,全市共登记落户人才突破10万人。

    长沙“人才新政22条”实施百日以来,已有2万余人才落户,这一数据是此前长沙4年数据的总和。

    而西安市的人才新政实施9个月来,截至目前共迁入18.6万人,同比增长408.9%。其中学历落户人数为98724人,占户籍新政落户总人数的80.***%。其中本科以上56081人,占学历落户56.81%。

    五年引入百万人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对于未来,武汉、长沙、西安等城市均提出了“百万人才”吸引计划。其中武汉称力争5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而长沙则宣称将动用100亿元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在长沙就业创业;西安也公布了未来五年投入38亿元,引才育材100万名的计划。

    上述城市大力吸引人才落户的背后,关键问题是高校教育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城市,一直存在高校毕业生大量外流的趋势,如武汉市每年30万的毕业中,近三分之二外流到东部地区。

    “现在抢一个大学毕业生,就是抢下未来十几年城市主要的劳动力和贡献者。”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刘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同时另一个大背景是中国将进入老龄化,所以现在抢年轻人,就是为城市未来十几年持续提供竞争力。”

    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后,各地的引才措施或政策呈现出相似性。尽管各地细则不同,但均主要集中于三方面,即“放开学历落户限制、提供人才公寓、补贴购房支出”。

    “这意味着各地引才政策趋同后,关键是如何留得住、用得好。”陈光表示。

    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蒲勇健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在吸引人才上还仅仅停留在对于数量的追求上,并不在意人才的使用和效果,“人才吸引和GDP发展是一样的,不仅要注重增幅,更要注重质量。”

    “除真金白银引入外地人才外,我们更应该注重对本地人才的培养。”陈光表示,“本地人才对于这座城市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城市发展非常重要的力量”。

    同时,陈光也提醒到,除了对基础人才和中层次人才的吸引上,需要注重数量和质量的共同提高外,对于顶尖和高层次的人才引进,地方政府亦需要避免落入人才“价格战”误区,陈光认为,“即为了得到一个高层次人才,各个地方政府给出的安家费用等吸引条件越来越高,高层次人才的吸引依然需要回到城市竞争力本身中。”


南湖临时工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