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盈与缺“金融绿洲”如何破解创新不足?

    劲胜智能借力资本市场逐步构建集高端数控机床、国产系统软件等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品和服务体系,向智能制造整体方案解决商转型。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越来越多的外地风投看中了建立在东莞制造业基础上的多个产业链上的创新项目,像盟大集团等创新型公司,均吸引了外地风投的进入。图为南城街道倍增试点企业盟大集团的研发室,程序员们正在讨论程序细节。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自当年实现了农业县到“世界工厂”的转身之后,东莞这座城市与制造业就一直血脉相连。与数量众多的企业主体相对应的,是东莞与日俱增的金融实力。截至今年6月末,东莞市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161.55亿元,作为“万亿俱乐部”的成员之一,东莞早有“金融绿洲”的称号,此为东莞金融之“盈”。

    然而,存贷比较低的状况制约着民间资本流向实体经济,要让“金融绿洲”中的活水流向实体经济,这是东莞金融之“缺”。可见,要做金融强市,东莞这座制造业名城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推动金融创新,则是盘活资源的良方。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龚名扬

    资本市场东莞版图加速扩张

    2008年之前,东莞经济凭借着要素驱动的“东莞模式”,实现了飞速增长,也为这座城市积累了不菲的财富。资金的凝聚,为东莞赢得了“金融绿洲”之称。

    东莞一直是制造业强市,但在对接资本市场方面,莞企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不积极。截至2008年,东莞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只有5家。

    2010年开始,莞企上市的脚步加快,搜于特、劲胜精密、星河生物、明家科技、银禧科技、勤上光电等公司扎堆上市。目前,东莞市的境内上市公司有18家,境外上市公司有14家,境内外上市企业共计32家。

    3月7日,位于东莞清溪镇的快意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快意电梯”)对外发布招股意向书,成为东莞去年12月至今年3月短短3个月内第6家A股上市公司,A股上市莞企数量刷新至24家。

    上市对于企业扩大规模来说好处显而易见:2015年,多家东莞上市公司都推出了非公开发行股票(定增)方案,共定增募资超过200亿元。

    资本市场的力量正在帮助东莞的企业实现转型。以明家科技为例,该公司定增募资15.18亿元,用于并购移动互联网公司,如今通过对原有主业的剥离,已经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并改名明家联合。

    此前因为三星手机销量不佳而导致亏损的劲胜精密,定增15亿元收购上游企业创世纪,从代工转向机器人制造。而在最近,劲胜精密改名为劲胜智能,借力资本市场该公司正逐步构建集高端数控机床、国产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国产系统软件等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品和服务体系,向智能制造整体方案解决商转型。

    连续亏损两年的星河生物,则定增募资11.25亿元并购伽玛刀设备制造商玛西普,彻底转型到医疗器械领域。新业务成效显著,星河生物也正式更名为星普医科。

    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东莞企业在对接资本市场方面,和省内外的其他制造业发达城市的企业仍有较大差距。省内的兄弟城市佛山,以及同为国内制造业名城的苏州,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都更为抢眼。

    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教授看来,在产业结构上,佛山、苏州是以内源性经济为主,扎根于自我品牌的研发,而东莞则是以外源性经济为主,多数是代工企业。“很多代工企业只是一个生产车间,若企业将‘上市’提上议程,则丧失了小规模纳税人的优惠政策。”

    虽然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东莞企业数量有限,但近年来东莞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表现抢眼,企业扎堆挂牌新三板。最新数据显示,东莞挂牌新三板企业总量约200家,继续领跑全省乃至全国地级市。

    林江认为,现在整个经济发生了变化,东莞从以前的要素驱动往创新驱动转型,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必须寻找突破口,需要强化营销、研发、生产等多个方面的服务,因此,对接资本市场或是未来的关键。

    天使投资人眼中的东莞

    成熟的企业可以通过股市和新三板市场进行融资,从而降低对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的依赖。但对那些早期的科技制造企业来说,风投的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东莞的钱是很多,但民间借贷极其发达,很多有资本的人都想赚快钱,但小额贷款利息高、周期短,企业只能救急用,而创新项目则需要长周期的投资来助其发展。”天安数码城股权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成林说。

    吴志锋是东莞创投界的“元老级”人物之一。他说自2008年东莞首家风投机构成立以来,东莞的风投在快速发展,而且越来越多的机构也从主投后期逐渐往前期天使投资过渡。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地风投也看中了建立在东莞制造业基础上的多个产业链上的创新项目。

    深圳的风投系股权投资平台智金汇此前为东莞的视窗防护玻璃制造商瑞必达完成了一笔1000万元的融资。智金汇投资团队到瑞必达东莞考察了很多次,瑞必达项目平台上线后也得到了投资人的一致认可。

    “先进制造、智能硬件一直是智金汇的主要投资领域,东莞有很多此类优秀的企业,我们也一直在持续关注。”杨溢说。

    除了瑞必达之外,像李群自动化、盟大集团这些创新型公司,均吸引了外地风投的进入。与此同时,东莞的新型研发机构也通过与投资机构的合作,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需求。

    研发和销售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广东思派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去年进驻松湖华科,并实现了高速发展。2015年,在松湖华科的对接下,思派康成功融资500万元。

    “我们正在建立比较完善的投资服务体系,已有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基金、PE基金,我们与粤科、中比基金、红土、中科招商和达成等投资公司也有合作,2015年园区企业的股权融资超2亿元。”该园区投资总监盛尤栋说。

    不过,在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企业发展部部长林华娟看来,要为高技术、轻资产的创业企业对接资本并非易事。

    “比如我们园区内的一个元器件项目,做的是革命性的创新,但可能要到五六年的时候才会迎来爆发。从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即使投资机构把钱投下去,未来两年达到什么规模,他们也不清楚。”林华娟说,从间接融资方面来看,这些项目由于没有资产可供抵押,所以没办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而在直接融资方面,一些还在研发阶段的项目,也很难获得风投的钱。为此,电研院近年成立全资子公司东莞成电创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种子基金的角色。

    “加工贸易在做减法,但是必须要有加法平衡。作为加法的创新创业,是要靠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作为保障的,东莞应该更重视这点。”林江说。

    创新业态为金融插上翅膀

    除了对接资本市场和加强直接融资之外,作为中小企业众多的城市,如何利用一些新型的金融业态、运用一些新型的金融工具助力实体经济,已是摆在东莞面前的问题。

    最近两年,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业态在国内多个城市兴起,虽然与广深有明显差距,但互联网金融在东莞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既有像团贷网这样的业内排行前列的领头公司,也有一些规模不大但深耕不同领域的互金公司。

    东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杨希介绍,目前在东莞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企业有300多家,其中本土互联网金融企业60多家、本土P2P企业30家。今年上半年,东莞本土P2P平台累计交易金额近126亿元,已经突破2015年全年交易规模。

    但东莞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东莞互联网百人以上的龙头企业较少,从而给东莞互联网行业培养的人才供给严重不足,行业龙头企业不得不出高价从北上广深挖人才到东莞入职。”杨希说。

    人才,俨然已经成为东莞市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瓶颈。同样有待突破瓶颈的,还有东莞的融资租赁业务。东莞在2005年便有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但是如今东莞本土的融资租赁公司以及在东莞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司数量不多。

    “对企业来说,融资租赁是一种创新性的融资渠道,这种方式除了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避免企业的期限错配,减少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东联租赁总经理倪凌说。

    此前,比伦纸业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采购接近4000万元的设备来完成自动化改造,其总经理刘远全认为融资租赁是一种减轻企业短期资金压力的好办法,不需要占用企业太多的现金流。

    但并非每家企业都适合采用融资租赁来实现设备升级。倪凌认为,和日本等国所不同的是,东莞的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门类呈现多样化,因此为企业“量身定做”融资租赁服务有现实的困难。

    对此林江建议,拓展融资租赁市场得建立完整的体系,发挥好政府、融资租赁机构、企业的作用,撑起整个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从政府的角度,政府做好引导完善融资租赁的产业链条相关工作,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并驾齐驱;融资租赁公司要迅速进入现代服务业的角色,做好违约保险、质押的配套工作,拓宽融资租赁的市场前景和价值;作为企业,加强投入融资租赁的意识,明确可通过融资租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他说。

    ■对话

    盟大集团总裁李实:

    产业链金融可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

    南方日报:东莞目前对金融业非常重视,很多企业在金融创新上下工夫,如何看待东莞在金融方面的扶持政策?如何看待东莞金融创新能力?

    李实:东莞之所以有这样多的企业在金融上下工夫,这既得益于东莞宽松、有序、开放的金融环境,政府政策的强力支撑,也得益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可以说,如何让制造业城市能够插上金融的翅膀,进而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使实体经济可以飞得更稳、更高、更远?这是全国制造业城市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共性问题。

    我认为,当前,东莞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环境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走出一条中国制造业城市的“产业+金融+平台”新道路,破解制造业城市、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

    南方日报:盟大作为产业互联网企业,如何看待传统金融业,如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如何能够发挥最大合力服务实体经济?

    李实:从我们与传统银行的合作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平台型企业与传统金融业不是零和游戏,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合作共赢的关系。银行业有着厚实的资金资源,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为银行、金融机构等提供专业服务,令这些金融构能构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海量客户信息、真实交易、实时仓储、生产、物流等大数据快速有效地甄别有价值的企业客户提供相应的产业链金融服务,大大提高了传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频次、规模。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应该通过自身的优势为银行提供专业化服务,成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补充,合作共驘。

    南方日报:目前很多地方的资金脱虚向实,作为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的企业,你们认为如何引导资金投入实体经济?

    李实:银行业有资本、有信誉,平台有数据、有客源,市场有需求、有痛点,可以说,三者结合是符合规律也是自然而然的。

    我们知道,传统银行业一直在思考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其存在先天的不足是,他们缺少对专业市场、产业门类的了解、分析与掌握。由于信息上、专业性上的不对称、不对等,使得银行风险可控性较弱,导致银行不是不想贷,而是不敢贷、不能贷。

    类似我们研发的大易有塑专业平台,能够对货物的价格评估、质量检测、市场波动、风险处置等做出专业的数据分析和判断。另外,通过掌握大量的企业信息和真实的交易数据,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快速向银行推荐有价值的实体客户,加快实体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

    南方日报:与广深等省内互金发展较为发达的城市相比,东莞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该如何改善?

    李实:广深与东莞在国家层面拿到的政策权限不一样,开放政策也不一样,对金融的需求更不一样,因此创新程度也各异。

    我希望,国家层面要给予像东莞这类制造业城市更多的具有实体经济特点的政策支持,提供更广阔的政策环境,培育更多既懂互联网又懂传统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和更好的用户体验,加快新兴业态金融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

    ■评论

    东莞金融增盈补缺

    临深片区先行探路

    东莞藏富于民,有丰厚的民间资本,要让这些财富从存款中唤醒,流向实体经济,从而实现增盈补缺,亟待金融创新。

    为此东莞也在努力。今年,东莞市公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新兴金融业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拓展新型供应链金融服务,助推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但只凭自身努力仍未足够,东莞要在金融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应该发挥临近深圳的优势。临深片区在接受深圳辐射的同时,能否把深圳的金融创新、人才引进来,提升东莞民间资本对实体经济的支撑,或许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钥匙。

    金融业已是深圳支柱产业之一。无论从规模、从业人员数量还是增长速度来看,深圳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金融中心之一。金融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深圳实体经济转型的坚强后盾,以及创新、创造、创业的动力所在。

    深圳无疑对人才有虹吸效应,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创新人才和金融人才。而随着近两年深圳的产业溢出,以及由于高房价而导致的购房需求外流,东莞已经成为深圳最重要的产业承接地和最主要的购房需求承接地,而临深片区首当其冲。

    创新的问题往往是人才的问题。从人才方面来看,目前东莞金融人才体系,无论从从业人员数量、专业技能素质和学历等方面来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人力资源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要推动东莞金融业的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业人才体系建设,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来莞工作。

    由于从深圳到东莞置业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金融业的人才。对于这些购房为了自住的人才而言,“双城记”虽然理想,但如果临深片区能够有合适的岗位和足够的薪酬,吸引他们在莞工作也并非难事。

    而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临深片区目前承接了深圳的很多高新制造业和创新产业,而这一趋势仍将继续。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配套,临深片区有地理上的优势,在其核心区域打造一个金融集聚区,吸引深圳的金融机构进驻,可为东莞的金融创新提供组织架构上的支持。

    笔者认为,东莞市有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临深片区金融集聚区的打造,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金融人才定居工作,从而让临深片区成为东莞金融跨越式发展的探路者。

深圳梅沙人力资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