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逐梦阡陌 实现村强民富——在曲周东刘庄村感受“现代农业发展”

  □记者 邵荃 吴绍冰 张霖 李丽钧 韩毅 武萌 刘澜澜

  2017年12月14日,我省中南部迎来了今冬第一场雪。在曲周县东刘庄村益农育苗基地,大棚外寒意十足,大棚内却温暖如春——20多名育苗嫁接女技师正聚精会神地嫁接秧苗。

  近年来,东刘庄村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了整村土地全部流转,村集体统一管理经营,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高效化,使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如今的东刘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村集体收入12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935元。

  整村土地流转 搬开集体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绊脚石”

  “以前村里的1000多亩地,一块一块分到各家各户手里,大型农机派不上用场,新技术、新品种也难以大面积推广,农民种地一年下来挣不到多少钱,村集体经济是‘零’。”东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永民告诉记者,最初想发展集体经济时,发现有三个问题解决不了:一是家家户户有农机具、柴草堆、沤秸秆,得晒庄稼、存粮食等,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解决不了;二是农村土地分户经营,地界争议,农忙时节抢水、抢电等很多纠纷解决不了;三是因土地承包权数十年不变,新增人口虽有农民身份却无地可耕,“无地农户”问题解决不了。“这三大问题成了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和现代农业的‘绊脚石’。”

  为了解决这三大难题,2012年,东刘庄村以“农民入社、土地入股、集体管理、利益共享、风险村担”的方式,对整村土地实施全部流转,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东刘庄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中经营了村里100多户农民的1000余亩土地。为了实现农业规模效益,东刘庄村党支部与科研院校、农技部门、知名农林企业合作,对接现代农业项目,推广应用农业科研成果和设施农业成熟技术,建立了占地240亩的邯郸市棉麦双丰基地、占地200亩的省玉米高产示范基地、占地210亩的国家菜篮子工程设施蔬菜基地和占地400亩的欧式苗圃基地,投入60万元购置了农业机械,硬化了田间路,完善了机井管道等硬件设施。还定期对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村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

  “我们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主要是研发性合作。”刘永民说,“像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建立的棉麦双丰基地、与省农科院共建的玉米高产示范基地,都是由对方提供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合作社负责收集从种植到收获整个过程的相应数据,最终收益归合作社。这种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在合作社试种试用的合作方式,改变了农民传统种植模式,提高了种植效益。”

  “我们以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经过学习培训成为具有专业技能的嫁接技师,在这里嫁接秧苗,每天能有200元左右的收入。”嫁接技师刘师傅高兴地说。

  科学的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土地成方连块经营,吸引不少企业前来入驻。益农育苗合作社的老板王延岭告诉记者:“我是隔壁东牛屯村的,2016年听说这里土地好流转,就与朋友合伙承包了40亩地,建设了14个大棚,主要培育茄子、西红柿、青辣椒等蔬菜幼苗,每个大棚每年可以种植3季,每年每个大棚可以收入15万元左右。”

  “东刘庄村把全村土地统一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生产,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曲周县委书记郭新耀这样评价东刘庄村的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流转”富了村民,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现在,东刘庄村集体收入年均3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935元,比曲周县农民平均收入多了一倍。

  “党支部+合作社” 破解基层党建和经济建设“两张皮”

  “有了合作社就是好,农户以土地折股注入合作社,旱涝都有钱分,省心省力,自己还能干点别的挣钱,比以前各家各户种地强太多了。”59岁的村民刘京云高兴地对记者说。

  “党支部有政治、组织优势,合作社有市场、技术优势。把这些优势结合起来,有效破解了基层党建和经济建设‘两张皮’的问题。”郭新耀说。

  然而,土地流转毕竟不是一件小事,村民一方面担心流转后土地界限不清、后续纠纷多,另一方面担心就业和收益问题。为此,合作社成立前,村里先在地表下打入1米深的灰桩进行定界,土地的归属不变,各种补贴仍然分到农户手中。村民可跟合作社签“黄合同”,每年获得10***元的土地流转费,也可以签“红合同”以土地入股合作社,除享受保底股金,还有分红可以拿。

  记者注意到,东刘庄村村民服务中心有两块牌子并列挂在墙上——“东刘庄村党支部”和“东刘庄村土地合作社”。

  据介绍,近年来,曲周县推行支部领办、支部服务、支部介入三种组建类型,分类推进“党支部+合作社”工作。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朱继坤介绍,支部领办就是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组织党员群众入社,共同经营;支部服务就是党支部从争取项目、技术、销路等方面扶持现有合作社,收取一定“服务费”;支部介入就是党支部通过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独立经营合作社。

  为确保账务管理规范、安全,合作社不仅与党支部账务分离,而且所建台账由乡镇财政所代管,村党支部和合作社每半年向村民公开一次村务、社务以及分红方案、收益分配方案,接受村民监督和评议。

  “我们的合作社是由乡镇政府做担保,村支部牵头成立的,为了保证合作社后期的经营财务清清楚楚,村里还专门召开村民大会,选举组成监事会监督党支部和合作社,村民们把土地交给我们,我们得让他们放心。”刘永民说。

  逐梦阡陌 村民日子过得和城里人一样幸福

  “白天我在育苗基地蔬菜大棚里工作,吃完晚饭和姐妹们一起跳广场舞。咱现在过的日子和城里人一样。”村民杨爱霞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村文化广场上装有各种健身器材,大家习惯了早晚聚在文化广场或街巷跳跳舞、健健身。“村里为了鼓励大家丰富业余生活,还出钱给大家购买了统一的舞蹈服装。”

  “原来是‘旱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现在是‘白天走路平,夜晚路灯明,农民不种地,年底能分红’。”村民陈灯魁一边锻炼着身体一边和记者唠着村里的新变化:村街巷全部硬化美化亮化,还实现了环卫常态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东家长西家短说闲话的少了,聚在一起打扑克搓麻将的少了,去村委会图书馆看书的越来越多了。真可谓村美民富、风正气和。

  这边人们跳广场舞跳得起劲,那边东刘庄村委会会议室的乡村夜校灯火通明,县委书记郭新耀正给全村党员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该村乡村夜校每周都组织一次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学习。“听完宣讲后,大家结合村子未来的发展畅所欲言,这种学习很接地气、也很管用。”该村党员程玉晓说。

  在东刘庄村,还有一个村民们非常爱去的场所——“逐梦阡陌”中国·东刘庄农村土地改革陈列馆。在120平方米的空间内,陈列着历史资料图版、场景再现、沙盘、实物等,讲述着中国土地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演进史。

  村民任新巧一有时间就会带着孙子孙女到陈列馆来,“要让孩子们多了解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正是党对农村的政策越来越好,对农村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才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我们现在感觉生活非常充实,明年我准备和媳妇去外地旅游,到各地看看,享受一下好日子。听说村里将要给我们盖楼房,这可真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村民陈晓峰对未来充满向往。

  〉〉采访札记

  为中国农民点赞!

  □邵荃

  在一种想直接触摸新时代农民生活的心理驱动下,记者日前来到了邯郸曲周县东刘庄村。在这里,记者不仅被40年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巨变所感动,更是被村里一个小小的农村土地改革陈列馆所震撼。

  在这间不到百十平米的陈列馆里,用展板形式浓缩汇聚了从原始社会到如今上下五千年的农民与土地的变革史。在这间小小的陈列馆里,我们见证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在享有了对土地真正意义上的支配权后,所焕发出的推动历史进步的巨大动能。在这间小小的陈列馆里,我们同样见证了从土改时的分田钉木桩,到土地流转打灰橛那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农民笑颜……

  在这间小小的陈列馆里,我们还看到了一件木质车轮,设计者在每条轮辐上书写了各个历史朝代的名字,旁边是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四件小车轮,寓意历史发展的车轮。记者想说的是,真正能够推动这个车轮旋转的,是包括中国农民在内的人民群众。如果说中国工人阶级挺起了中国新工业化的脊梁,中国知识分子搭起了通向科技现代化的路基,中国的企业家矗立起了经济大厦,中国军人撑起了护卫国家安全的伞盖,那么中国农民就是为这一切成就源源不断输送资源的永备库。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地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七大战略”之一进行部署,并明确写入了新修订的党章。

  邯郸曲周县东刘庄村的探索,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乡村改革中的一滴水,但折射出了新时代中国农村新变革的恢弘篇章,并预示着乡村振兴战略即将在更加广袤的中华沃土上,以更加前所未有的气势铺陈绽放。 

龙华最大劳务派遣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