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融金陵文化于传统节日在青葱少年心中埋下种子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与很多传统节日有因缘,更在岁月长河的沉淀中,形成了与之呼应的具备南京城市文化特色的民风民俗,其中有些甚至成为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是一个城市凝聚力的神经元,它触及民生,映射民情,在光阴荏苒中代代传承,折射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的内在特质和前世今生。对此,史进委员建议:以金陵节俗文化为魂,活态化的节俗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血液,现有的城市文化、文博场馆为骨,再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让与时俱进的金陵节俗文化为建设首位度更高的南京注入新的活力,让金陵文化渗透进一个个传统节日,穿越春夏秋冬,向全世界展现南京别具一格的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发展的文化新风貌。
  史进表示,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近年来,南京传统文化教育成效显著。全市585所中小学中,有402所设立了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和学生社团,中小学生不同程度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覆盖面达100%,参与各类中华传统文化社团的学生在50万左右,占在校生总人数的85%,并先后涌现出夫子庙小学“星星论语”、成贤街小学京剧课程、北京东路小学“娃娃国学院”、二十九中儒学馆、三牌楼小学“孝道”文化建设等一大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先进典型。
  然而,仅靠学校层面的重视与教育,没有社会大环境的接盘与互动也不行。金陵传统文化教育应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各领域。史进建议继续扩大南京市中小学艺术团的影响力,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入校园,加强对中华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传统文学艺术的扶持,让在宁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里也能出现传统文化的身影。
  此外,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可借鉴馆校合作经验,复制提升六朝博物馆与南京外国语学校共同开设六朝文化系列选修课程——“小石榴课堂”的经验,通过课本、活动、参观、讲座,宣介中华传统文明,在新一代南京人的心中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要将校园输出的、碎片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城市运转与市民生活中,以传统节俗为时间轴,通过贯穿全年的节俗文化宣导(含课本教材植入等)和节俗活动开展,让那些流传下来的,铭印南京城市文化烙印的习俗、民俗、艺术、非遗、文化仪式等,成为青葱少年们长大后不可磨灭的南京城市文化记忆,成为一生牵绊着他们与南京这座城的情感根源。”史进说。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梁莹

东门临时工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