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这座社区“家门口托老所” 为何获得李克强称赞?

  原标题:这座社区里的“家门口托老所”,为什么获得李克强***称赞?

  4月11日,在上海视察的李克强***来到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江南新村邻里汇,称赞当地创新的养老模式帮助更多老年人实现了居家养老。

  一座社区里的“托老所”为何能够引起***的关注和肯定呢?这当然跟中国老龄化社会迅速深化的背景有关。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2017年底,中国老年人口(60岁以上)2.41亿人,已占全国总人口的17.3%。上海的形势更加严峻。截至2017年底,全市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总数已经超过33%。可见,无论对上海还是对全国来说,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都已经刻不容缓。

  什么样的养老模式更加符合我国国情?针对这个问题,各地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有些地方通过新建、扩建养老院,提供更多养老床位来开展集中养老,有些地方提倡分散式的家庭养老,还有些地方通过强化社区的组织服务功能,探索发展由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当然,不同的养老模式之间并不互相矛盾、互相排斥,完全可以被同一地区所采用,形成多层面、多渠道、立体化的养老体系。

  近年来,上海一些基层社区开始对养老工作进行创新,逐步摸索出在社区层面上提供养老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李克强***称赞的徐汇区斜土街道江南新村邻里汇就是一个典型范例。这里依托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将养老服务嵌入社区,打造家门口的“托老所”,形成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邻里汇里既有家庭医生、康复理疗,也有营养膳食、日托照料,还为老年人如何上网、使用智能手机、培养各种兴趣爱好提供服务培训。

  这一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一方面,老年人不必离开自己的住所和家庭,不必与社会生活隔绝,可以享受质量较好的居住条件和社会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由第三方在社区层面上提供养老服务、为老服务,保证了专业性和服务质量,避免了家庭成员负责养老在时间、精力、能力和专业方面的短板。此外,在社区层面上集中统一提供各项养老、为老服务,也有利于集约化地使用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难能可贵的是,邻里汇不但提供养老、为老服务,它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对接居民需求搭建公共平台,争取让各年龄段的居民都走出家门,走进邻里汇,使其不仅成为老年人集聚的场所,更要成为社区居民休闲的汇聚地。这样一种养老模式,很容易激发老年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加热情地投入社区建设和公共事务之中。事实上,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深化,老年人在社区建设、社会治理中完全可以发挥主体性作用,而不仅仅是被动的、被“养”的一个群体。不少老年人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他们虽然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其实正处于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很强的阶段。政府部门和社会都应该创造空间、条件和机会,使老年人既能够老有所养,也能够老有所为。

  在这方面,日本社会的一些经验可资借鉴。日本不少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仍然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和社会事务之中,继续奉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当地政府也一直鼓励老年人投身社会事务。4月11日,日本神奈川县大和市就宣布,为了让老人更加自立和活跃,该市“不再把70多岁的人称为老人”。大和市市长大木哲强调“希望通过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来延长市民的健康寿命,提高终身工作意识,无论多大年纪都能活力满满地活跃于社会”。同样,在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应该也是我国养老工作的一个努力方面。

责任编辑:张玉

东晓劳务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