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申城戏曲院团深入基层演出 有数量更要拼质量成为共识

  从上海越剧院到金山区张堰中学,演员沈歆雯与同事们几乎每周都要去一次。近日,面对近200位金山区艺术教师,她与傅派花旦盛舒扬演绎《楼台会》片段。“我们的舞台在田间地头、在社区学校,送演出,更要送去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针对观众开出不同“菜单”

  为这场“越音绕梁”讲座,上海越剧院派出10人团队。沈歆雯介绍,为让观众领略戏曲之美,讲座不用伴奏带而采用现场乐队的形式。

  前不久,上海昆剧团在嘉定图书馆与文化馆分别进行两场讲座,从《西游记》《夜奔》到《惊梦》。戏剧梅花奖得主吴双、昆五班年轻演员谭许亚轮番上阵,“过去下基层,‘唱’和‘讲’二选一。如今观众需求越来越高,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从念稿子到做PPT、放视频,再到演员们全员彩唱,将舞台之美展现于方寸讲台”。

  深入基层演出,有数量更要拼质量,正成为申城戏曲院团的共识。沈歆雯说:“在石化工厂、乡镇影剧院、社区文化中心,越剧院都有不间断演出。我们针对不同观众开出不同‘菜单’,比如观众中老师多,讲解侧重理论,从越剧声韵开始打下扎实基础。针对中学生、小学生的演出,则多请他们上台模仿,小朋友们一穿上戏服特别开心,看戏也更认真了。”

  今年1月上海沪剧院在基层开展32场演出,足迹遍布浦东、闵行等远郊乡镇街道。上海沪剧院携手当地文化部门与社会力量,针对不同兴趣的受众端出不同“大菜”。去年,第三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深入基层演出数十场,“场外辅导”紧锣密鼓。在沪剧艺术节“沪剧情深·乡谣梦圆”主题活动中,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走进川沙新镇连民村1组287号的宿予民宿,与沪剧爱好者面对面交流。针对申城白领观众,上海沪剧院开在历史建筑中的“曼妙花园会”,从去年延续到今年,在老洋房里演出《雷雨》等经典剧目。茅善玉表示,“发挥上海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的地缘优势,讲讲洋房和沪剧的故事,年轻白领观众对沪剧入耳更能入心”。

  要不断摸索基层文化需求

  扎根生活沃土,推动文艺创新,戏曲院团深入基层演出全面铺开的同时,讲求精准突破,不是浮于表面的演一场就走,而是扎下根来培育观众群。

  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表示,“深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摸索基层文化需求后的成果。早在2015年,上海京剧院就与龙华街道共同策划完成“修身立德、共创文明”主题教育活动、“益心益意”家风建设活动、“艺起做公益”等12项主题志愿活动,向社区“溢出”传统文化资源,“每次演出后,剧院工作人员会从观众、街道组织者搜索反馈,不断改进表演与活动流程,才有了‘国粹好邻居’成体系的全年策划。”

  众人拾柴火焰高,深入基层演出从单家院团发展为组合出击。去年首届“上海(浦兴)淮音艺术节”在浦东新区举行,上海淮剧团联合江苏省淮海剧团、江苏省淮剧团、淮安市淮剧团等15家来自上海江苏两地的国有专业淮剧、淮海戏院团参与,推出淮剧折子戏、原创精品小戏、名家名段演唱会等5台演出。开幕演出放在公园,水泄不通的人流彰显观众对戏曲文化的渴求。

  上海淮剧团团长龚孝雄表示,作为一次深入基层、服务百姓的公益活动,艺术节本着“让戏曲源自百姓,回归百姓,服务百姓”的思想,演出地点选择在星剧场和浦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剧场,同时推出淮剧名家陈德林、何双林、邱海东等主讲的淮剧普及讲座以及由院团、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们共同参与的“传统戏曲与戏校园传承”专题研讨会。深入基层演出经过有机整合,“红色文艺轻骑兵”将观众、场地连点成线,继而形成区域看戏氛围,后续效果喜人。

  本月31日,上海淮剧团又将在浦兴街道社区文化中心推出《昭君出塞》《罗英访贤》《萧何月下追韩信》。演员们说,“演出只是第一步,勤奋地演,还要聪明地策划后续普及推广活动,才能让这方基层舞台永远有掌声与喝彩。”

深圳南湖人力资源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