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基因编辑婴儿免疫艾滋刷屏霍金最担心的事发生?

  原标题:基因编辑婴儿免疫艾滋刷屏,霍金最担心的事发生了?重大伦理考验全人类

图片来源:东方IC

  上个月,斯蒂芬·霍金的遗作《对大问题的简明回答》发售。这部遗作中,霍金预计,人类本世纪就能发现通过改造基因提高智力的技术。

  但霍金担心,一旦出现基因改造而成的“超人”,“没得到改造的人类”可能无法竞争,逐渐绝迹,或者变得“不重要”,人类会展开“自我设计”的竞争。

  先不说“超人”,如果婴儿一诞生就能对某种疾病免疫,也是不得了。但谁也没想到,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有媒体今日(11月26日)报道,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这一技术背后的伦理问题,成了讨论的焦点。

  技术理论上可行

  据媒体报道,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

  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据贺建奎介绍,基因编辑手术比起常规试管婴儿多一个步骤,即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他的团队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称为“基因手术刀”。

贺建奎(图片来源:东方IC)

  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而CCR5基因是HI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此前资料显示,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10%的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拥有这种突变的人,能够关闭致病力最强的HIV病毒感染大门,使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即能天然免疫HIV病毒。

  记者也在查询资料后发现,2017年,有美国科学家宣布在试验中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剔除了艾滋病毒。不过,当时这项实验是在试验小白鼠的体内进行的。

  有关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指出,这种通过基因编辑使得新生儿对特定疾病免疫的技术,此前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已被证明完全可行,并不是一项高难度的任务。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孔道春也指出:去年看到过的一篇外国研究机构有关课题的研究论文,对如何编辑胚胎中基因的致病或免疫部分的过程作出了比较详细的阐述。现在“基因编辑”的技术在学界已普遍认为是没有难度的、可行的。

  记者也在搜索有关资料后发现,2017年8月,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文称,由中美韩三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多个活体人胚胎中纠正了引发一种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突变,这是第一次成功地利用该技术在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修复基因突变。

  不过,孔道春也表示,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当前,我们只能对少量的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如果想要进行批量化的基因编辑操作,使得每个新生儿都能对特定疾病产生免疫力,还是比较困难。

  同时,记者在查询有关研究进展后发现,CRISPR技术在编辑致病基因的同时是否还会带来新的风险,最近正受到学者关注。今年6月,发布在学术杂志《NatureMedicine》上的论文指出,那些容易被CRISPR技术改造的细胞,自身可能成为“癌症的种子”。

  编辑试验违反现行法规

  此次“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消息发布后,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不少评论指出,此次实验明显违反了有关胚胎研究的现行规定,也造成了严重的医学伦理问题。

  记者注意到,此前在生物学界领域,长期存在着针对胚胎研究的“14天规则”。

  1978年,通过体外受精的第一个婴儿路易斯·布朗降生。几个月后,“14天规则”作为指导原则被提出来。该原则称,科学家只能在不满14天的胚胎上进行实验。由于14天之前的人类胚胎还未分化出神经等结构,尚不具备人的特征,因此不涉及伦理问题。

  而2003年我国科技部和卫生部印发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更是明确:

  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

  不得将前款中获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他动物的生殖系统。

  此次的“基因编辑婴儿”试验不仅没有将经过基因编辑的胚胎销毁,还将其植入了产妇的子宫内让其自然降生,违背了现行法规。

  相关消息发布后,《科技日报》也就此次试验可能存在的违背医学伦理的问题评论称:

  1.CCR5这个靶点是不是已经公认的会感染HIV?敲除这个靶点有没有其他潜在威胁?会导致其他疾病?

  2。如何能够证明这对双胞胎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也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这对双胞胎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

  3。对试管婴儿进行基因编辑是否有悖伦理道德,经过什么部门审批?一个民营医院就能做这样的实验吗?

  4。此前我国有没有过基因编辑手段用于人体的实验?

  根据《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的第九条规定,从事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单位应成立包括生物学、医学、法律或社会学等有关方面的研究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伦理委员会,其职责是对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学及学性进行综合审查、咨询与监督。

  而这样一次争议极大的试验,又是如何获得了应当提出质疑意见的伦理委员会通过的?

  背后现“莆田系”医院身影?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查询到了一份题为“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注册号ChiCTR1800019378)的文件。网站显示,该研究的负责人正是贺建奎。

  在这份文件的***中,出现了一份由“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出具的伦理委员会批件。

  而这个“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到底又是何方神圣?

  天眼查显示: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为国内私立妇产医院,注册资本4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林玉明。资料显示,林玉明是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是“莆田系第二代”,相关联企业有23家。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01509.HK)于2015年7月7日在中国香港联交所上市,目前在北京、深圳、广州、重庆等核心城市拥有14家医院,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是其下属公司之一。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随即致电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其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实验不是我们这边做的,孩子也不是在我们医院出生的,我们还在对这个事件做进一步调查,目前卫计委也介入调查。”

  对于贺建奎是否有挂靠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进行相关研究,上述负责人表示,“不是很清楚”。

  而试验当事人贺建奎对于汹涌的舆论又有怎样的反应?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尝试联系贺建奎,但该新闻发布几个小时内,贺建奎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此外,记者还联系上了此次试验的参与者,提交上文所述的有效性评估的覃金洲。他向记者表示,贺建奎目前正在外开会,不方便接听电话。但随后贺建奎会对此事有一个统一的表态。不过直到记者发稿,也没有等到所谓的“表态”。

  记者 | 李可愚 

点击进入专题: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责任编辑:张玉

深圳盐田临时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