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抢跑”“抢学”可能影响孩子语言发展

    晨报记者 杨虹 吴婉莹

  还记得孩子牙牙学语时的情景,孩子的那声“爸爸”“妈妈”无不令家长们感动。语言是人的正常能力,但有些孩子到了两岁还迟迟不肯开口,到底是为什么?甚至有些家长还要求孩子说得越多、越准确、越清晰越好,是否有些强人所难?
  在日前举行的“幼有所育——十六区十六讲”第六讲中,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章依文道破了儿童语言发展的“玄机”:除了儿童的自身发展水平外,家庭语言环境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

  送孩子去早教机构学说话并不合适

  常有家长烦恼:别人家的娃到了1岁左右就开始牙牙学语,或是蹦出几个简单的词汇,但自家娃2、3岁了还不愿意开口,是不是孩子“言语发育迟缓”了呢?章依文表示,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说,一岁内的孩子如果“说”的不多,那就需要带到医院检查了。“但这里的‘说’并非指说话的多少,而是看孩子是否有与人交往的意图。”她解释道,如孩子不说话,但是会看着父母,会笑,会咿咿呀呀的发出声音,那就不必担心。
  在排除生理性原因后,孩子不愿开口说话可能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家长们可以回想一下,当孩子对您笑,或者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您回应了孩子吗?章依文指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如果孩子在说话时,得不到家长的及时反馈和回应,慢慢地就会明白就算说话也没用,就索性不说了。在学说话的过程中,除了回应,还要有语言的输入。“部分家长为了方便,会使用电视、平板电脑里的音频教孩子说话。这其实是无效的。”她说,需要家长能够面对面地与孩子进行互动、交流,这样才能使孩子理解到说话很重要。
  “孩子听的东西最好是日常生活中的内容。”章依文补充说,受限于认知发展水平,家长自认为有教育意义、更有用的音频并不适用于0-3岁的孩子。因此,送孩子去早教机构学说话并不合适。“只有家长高质量的陪伴,才能真正帮孩子把模棱两可的东西弄明白。

  学习语言应从孩子生理和兴趣入手

  除了孩子开口说话,很多家长还对如何让孩子把话说好产生了困惑。章依文告诉记者,医院里,经常有家长向她咨询:“为啥每当我问孩子在幼儿园里干了什么时,孩子却不能回应或回应得很少?”章依文表示,她曾做过调查,小班里面只有50%的孩子可以叙述自己的经历,到了大班人数则增为90%。“这是孩子学习的自然规律,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她认为,小班的孩子要回应家长自己做了什么,需要经历“回忆-叙述”的过程,如果孩子回忆不了,当然就无从说起。因此家长可以把当天的照片翻出来,跟孩子一起看图回忆、说话,以这种孩子喜欢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能力。
  另外,还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说话清晰度和流利度过于纠结。章依文表示,孩子说的话,在2-3岁有50%,3-4岁有75%,5-6岁有90%能被听懂就是正常的,家长千万不要盲目带孩子割舌系带。大多数孩子在2-3岁时都会经历不太流利的说句子阶段,这也是正常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半年后说话还不流利,就一定要去医院问诊。

  营造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

  既然0-3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那岂不是很适合孩子多学一门外语?章依文的回答是:未必。她认为,学习外语不在于时间的早晚,而是在于家庭是否有合适的语言环境。“如果一味在机构体验‘沉浸式外语’,可能会影响中文这一母语学习,因为它挤占了孩子学习中文的时间。”如果孩子本身语言发展正常的话,只要进入相应的语言环境,自然而然就能很快学好外语。“因此家长不必‘抢跑’‘抢学’,让孩子打好中文学习的语言基础才是根本。”
  章依文强调,亲子阅读也是提升孩子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家长可以根据年龄特点,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绘本。如:年龄越小的孩子,绘本的画面要越大,信息也要更直观;年龄大一些后,绘本的信息可以多一些,家长还可以安排一些与绘本内容相关的游戏。而在家长进行亲子阅读时,小年龄的孩子不一定会按照绘本内容的顺序说话,家长则可以从旁指出图片中的信息,引导孩子叙述出来,同时对孩子的叙述进行反馈。在亲子间的互动和亲昵交谈中,不仅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亲子关系也加深了。
  “孩子的语言发展就像一盆花,除了种子好,好的土壤也必不可少。”如果家长不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孩子又怎能开出美丽的“语言之花”呢?

龙岗临时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