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发展 解决百姓看病难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特派记者 谭柯 李阳 北京报道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任红建议,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发展,切实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

现状

缺乏系统的

医联体管理制度运行机制

目前,全国91.1%的三级医院参与了医联体试点,任红介绍,但由于欠缺相关配套机制,众多医联体并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薪酬体系来确保组织的持续运作。医联体内的各三级医院属于优势资源输出方,同时,承担着巨大的门诊量、教学、科研等其他繁杂但又十分重要的任务。建设医联体需要解决利益共同体的问题,在目前体制下,门诊仍是三级医院的主业务量,它们缺乏下沉医疗资源的动力。关于医联体运行过程中的管理费用和医生劳务问题是一个非常实际、无法回避的问题,在现行的法律法规范围内探索出符合要求的医生劳务回报制度十分有必要。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地方医联体开展困难,主要原因就是医保的结算政策支持不够。比如三级医院在一二级医疗机构开设联合病房和专家门诊,其医保定额如何结算,两家医院如何合理地分配等,影响了医联体开展的积极性和分级诊疗的可持续性。因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服务价格的差距不明显、医保报销比例差别不大等原因,导致大多数居民仍然选择三级医院就诊,对约束居民分级就医的作用还不明显。

全国近400万医生中,全科医生只有18万人左右,不到5%,发达国家一般在50%;另一方面基层医务人员首诊激励动力不足,人才留不住,导致基层医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二传手”。

一些地方医联体存在“联而不通”、“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医疗机构之间尚未实现信息共享平台,患者上下转诊时,就诊信息和记录不能相互调阅,检查检验互不相认,检验结果二三级医院不认可,造成患者的医疗成本增加,影响了分级诊疗的推行。各级医疗机构有自己内部独立的信息系统,在居民的健康信息管理上没有实现互联互通。

建议

推进医联体发展

解决百姓看病难

“各级政府应建立一个有利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领导体制,实现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机制。”任红说,法律层面明确医联体的法律定位,明确医联体内部和外部责任、权利义务,政策层面规定明确其发展方向和要遵循的原则,并在财政补偿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使各地在改革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制定评价医联体合作的指标和标准,开发评价体系。

提升基层诊疗服务保障能力,切实发挥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稳步提升基层卫生人员操作技能。解决利益共同体问题,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机构,设立专项资金,来支持培训和相关费用。

任红称,统一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范围、品种、品牌,完善药品供销机制,保证各级医疗机构在药品的同质化。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包括双向转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同时,要让医联体真正成为“服务共同体”,医联体内的各层级医院之间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系统,共享病人档案、检查结果、用药、治疗等信息,实现双向转诊通道,减少病人奔波之苦,提高诊疗效率。健全远程会诊、二次诊疗建议咨询和双向转诊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包括电子健康档案、疾病诊疗资料数字信息化等。标准化和规范化有益于提高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的效率和效果。

深圳职业中介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