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成都青白江:精准扶贫从增强“造血”功能入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月29日讯 去年以来,四川成都青白江区切实开展163户精准扶贫户、30户“插花”帮扶户的“一对一”帮扶工作,分析帮扶户致贫原因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切实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同时,分别按照3000元/户·年的标准、500元/户·年的标准,向163户精准扶贫户、30户“插花”帮扶户,发放农药、化肥、植保机械等农业生产资料。

  近日,家住清泉镇西平村的赖永成很忙碌,跑了好几趟简阳。去年下半年,他把家中上百头黑山羊全卖了,有了7万元存款。现在,他打算用这笔钱饲养周期短、体格壮、市场好的新品种——波尔山羊。


黑山羊让赖永成走上了致富之路

  然而村里人人都知道,在两年前,身有残疾的赖永成家境困难,是典型的贫困户。2015年底,赖永成被确定为精准扶贫户后,对口帮扶单位了解到赖永成的脱贫意愿是发展养殖业,而且其本身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就为他提供了13000元的启动资金用于发展养殖,并且提供了技术保障。

  2016年4月,赖永成用帮扶资金购买了30多只小黑山羊,并在自家的闲置土地上建起了养殖场,开始了黑山羊养殖;次年,母羊下崽,黑山羊规模得到扩大,达到了80余只;2016年年底,赖永成把卖山羊的钱又用来修建圈舍,再次扩大规模。

  养殖的路上,赖永成尝到了甜头,不仅收入翻了番,还学到了技术,致富路越走越宽,去年成功脱贫。

  精准扶贫,缺啥补啥。去年,青白江区帮助存在住房安全隐患的阙道明、吴家兴等12户扶贫户新建、维修房屋;帮助缺乏劳动力和收入来源的吴英洪、谢成富等11人购买养老保险、残疾综合保险;帮助子女就学生活困难的万廷水、陈其元等3户提供生活费等助学帮扶;帮助无养殖场地的黄进兵、胡启炳、肖渊炳等3户扶贫户,利用邻里寄养的方式发展养殖业。结合每户资源条件和家庭实际,支持帮助他们发展短平快的养殖项目,回购农副产品,切实拓宽增收渠道。

  对相对贫困村村级道路、生产用水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缺项”,青白江区安排区级扶贫专项资金349万元,整合其他涉农项目资金680万元,通过实施清泉镇快乐村蓄水池建设项目、龙王镇天平堰村入户道路建设项目、人和乡金星村道路建设项目等,在西平村、青光村等5个村新建蓄水池83口、沟渠3000米、提灌站3座、整治塘堰10口、维修山坪塘1处,在金星村、天平堰村、黎明村等6个村改扩建村组道路26.6公里。

  阳光下,蜿蜒的水泥路盘绕山间,这是人和乡黎明村才完工不久的道路扶贫建设项目——产业道路。随着这条村道的开通,以往村民肩挑背扛的生活,成为了历史。


精准扶贫户即将入住的和苑小区

  城里人很难想象山里人对路的渴望。人和乡黎明村,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665元,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低2.8%,精准扶贫户达29户,低保户13户,是个典型的贫困山村。“因为没路才穷!不修路,啥子发展都谈不上。”黎明村村主任张家春认为,基建欠账多、贫困人口多、自然条件差、发展能力弱,是相对贫困村的共性。要想摆脱这种困境,修路势在必行。

  只因没有通往主道的水泥路,商贩们都不愿意上门收购,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果农廖秀章只能挑着一百多斤的挑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下走。

  补短板、破瓶颈,打通“最后一公里”。两年来,黎明村把大量的扶贫资金用在了完善基础设施上,5.46公里的产业道路修好了,10年关不住水的山坪塘修缮了……有了发展基础,村上大胆地成立合作社,规模化发展以当地条枣、樱桃为主的伏季水果产业。2017年,黎明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8600元,成功脱贫。

  同时,给予相对贫困村政策倾斜,在黎明村、油坊村、东风村等3个村实施节水灌溉项目,在黎明村、油坊村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和院落整治项目,将青光村、桔丰村等6个村纳入菜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金星村、五桂村等8个村纳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青白江片区规划建设范围。

  精准发力,扶贫攻坚让村民们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期盼。(林杰)

劳务中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