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我回村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了一根网线进去”

    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时,李君只有32岁。因为熟稔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在短短的数年时间,他带领乡亲走上了富裕的康庄大道。

    2003年,李君考上大学,走出了秦巴山区深处的贫困山村——岫云村。

    谁知道,仅仅5年后,一场大灾难——“5·12大地震”不期而遇。那个曾经美丽的家乡,不复存在。

    此时,李君毅然辞去了在城里年薪18万元的工作,回到家乡,担任村支部书记。大学里学计算机专业的他,回到村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了一根网线进去。

    李君很清晰地意识到,只有把农户和城里人的需求连接起来,才能带领村民致富。于是,他成立了岫云村土鸡合作社,注册“岫云村”品牌,与全村298户土鸡养殖户签订订单,把特色资源介绍给成都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第一次把岫云村的土鸡和土鸡蛋产品打入了城市的高端市场。

    随后,李君干了一件有趣的事儿:开展“远山结亲计划”。他邀请城市消费者到村里考察,让城市的家庭与岫云村的农户结成对子,“一对一”为城市家庭提供高品质、原生态的农产品,打造为农村生产家庭和城市消费家庭之间的O2O平台。2016年,岫云村每户仅养殖一项就实现增收3000元以上。

    2016年底,李君在成都开办“岫云村”品牌的线下体验店,不仅成了线上结对、线下体验的平台,也成了“远山结亲”项目长期可依托的扶贫平台。

    在12月4日的论坛上,李君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用互联网思维发展农业共享经济,激发农村闲置的生产力价值。当下,大家所熟知的共享经济主要在发生在大城市,比如说滴滴、摩拜。李君认为,在农村,也可以发展共享经济。

    就家禽养殖来说,农村每家每户都有闲置资源,比如粮食、劳动力。但是,因为家禽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民对行情把握不准,使得农民更喜欢“自给自足”,造成了生产力和生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在大城市,市民又觉得肉吃起来越来越没肉味,农村的肉有让他们怀念的味道——这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李君把岫云村以及周边村的农户组织起来共同打造“岫云村”品牌,以市场需求和消费需求为导向,在成都市开设了首家扶贫体验餐厅,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成了连接农村和城市的一个窗口和桥梁,实现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的有效对接。老百姓按需生产,不用担心市场风险和销售,实现了长效脱贫。

    李君认为,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不仅实现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衔接,让传统生产方式得以延续,也保证了农产品品质,消弭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

    以鸡为例,其收购衡量标准是重量,越重价格越高。所以,在传统条件下,农民一定是想怎么样才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让鸡长到最大,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怎么获得消费者信任?李君的办法是:去规模化、去重量化、去中间化、定制化。

    所谓的去重量化,就是养殖家禽不计重,只管养殖时间——不管多重价钱都一样。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对养殖农户和家禽实现数据管理,消费者买家禽的时候,通过二维码扫描就可以知道这只家禽是谁养的,养了多长时间。

    李君向刘强东打趣道:你说你的鸡叫“跑步鸡”,那我的鸡就叫做“时光鸡”。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不计重,让农户的养殖方式得到回归,养殖利益得到保障,让劳动的价值得到体现。”李君说。

龙城劳务派遣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