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发展十问 为大西安注入持续动力

大西安建设元年,古城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时至8月,在“追赶超越”使命的激励下,西安在释放发展活力的同时,也释放出对超越发展的渴望。世界首届西商大会刚刚闭幕,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中共西安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又提出振聋发聩的“西安发展十问”,部署抓补“十大短板”。
   “西安发展十问”为何在此时提出?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和现实考量?对未来发展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华商报记者专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王建康,为读者进行解析。
  提出十问 表明市委决心已定
   发展中的问题,还要靠发展来解决。不改革、不发展问题会更多,这也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中要不断深化改革的原因所在。王建康认为,王永康书记的“西安发展十问”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是站在全面发展的高度来检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对西安当前发展中众多问题的清晰研判和梳理。
   年初,在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王永康书记在报告中围绕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搭建起西安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明确了“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从前半年的发展来看,西安的发展既来自于党代会报告高屋建瓴的指引,更来自于各领域点滴之水汇聚成大海的不断努力。王建康认为,“西安发展十问”无疑将为大西安的发展引擎注入持续动力。
   王建康说,今年是大西安建设元年,“西安发展十问”中大多问题存在已久,但在市委全会上提出还是首次,说明市委解决问题的决心已定。提出问题,就意味着要解决问题;抓补短板,目的就是要促进发展。
  须按市场逻辑来组合资源要素
   “对永康书记提出的‘西安发展十问’,综合来看,我认为最大的症结是西安发展的市场化程度不足。尤其是工业短板,军转民、民参军短板,文旅产业短板等问题,受市场化瓶颈制约尤为明显。”王建康指出,就文旅产业而言,曾有人说西安是“世界级的景点,乡镇级的管理”。这一说法虽有些偏颇,但反映出西安乃至陕西的资源优势亟待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不仅在文旅行业,其他行业发展也存在这一问题。
   在西安的众多资源优势中,科教优势、人才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等各种优势资源,应该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要素组合起来,只有把各种独立的、碎片化分布的资源优势,按照市场化的逻辑组合,形成符合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实现它们的价值。
   王建康分析认为,西安现有的资源要素,如果没有按照市场的资源逻辑来组合、来开发,就会形成不利局面。一是在西安所具备的资源优势中,一些资源的流动性很强,比如人才、资金这样的资源,就会流失。二是一些流动性差的资源,比如土地资源、历史遗迹等,就会陷入低水平的开发。从长远来看,低水平的开发恰恰是制约发展的一种陷阱。
   从当前发展来看,别人整合西安资源的现象和案例比较多,西安整合别人的比较少。王建康认为,其中有理念的因素,也有能力的因素。如此一来,西安和国内外其他城市横向比较,差距就比较大。比如说河南郑州,同样地处内陆,同样是农耕文明,为什么近年来郑州发展比西安要好,这就是西安应该思考的问题。
  改善营商环境,鼓励民营经济
   “市场化程度不足是产生诸多问题、制约西安发展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西安的营商环境、投资环境还有待继续改善。这也是导致西安本地企业发展不起来,招商引资步伐缓慢的原因。”王建康分析说。
   省统计局2016年调查数据显示,西安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普遍不足,八成以上企业都没有自己的专利。在“利润中心”的生存法则下,民营企业所属行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房地产以及零售餐饮等行业,很少涉及新兴行业。从实际利用外资看,2016年西安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2个,比成都少196个;实际利用外商投资45.05亿美元,相当于成都的52.3%。
   王建康说,过去半年来西安市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强力推进西安各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比如“三大革命”使得西安市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为之一振。对西安的变化,我们不能说毕其功于一役,一下子就解决所有问题,但改变总得有一个契机,有一个动力。我认为,这个改变从年初已经开始了。如果说,“三大革命”中“烟头革命”、“厕所革命”是树立城市外在形象,有效地改善了西安的环境卫生和城市面貌,而“行政效能革命”则是“练内功”,提升了政府的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意识。接下来,应该持续推进政务透明、公开,就像阳光下开车,才能视线清晰,否则迷雾一片,容易走弯路。
   “三大革命”成效显著,尤其是“行政效能革命”带来的明显改变,已经在企业家群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这无疑将增强企业家的投资意愿和信心。
   王建康说,西安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要把企业作为追赶超越的核心动力。一是要着力培养本土企业、鼓励企业发展,支持企业闯市场;二要通过引进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做好“店小二”,提供五星级服务,让企业扎根西安,做大经济总量。从过去半年的努力来看,西安正在向“民营经济倍增计划”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资源配置中 让公众发声
   当前老百姓一直抱怨的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主要矛盾是在资源配置中,优质资源高度集中导致需求过大而供给不足。王建康说,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有规划布局不合理的因素,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西安经济欠发达。
   王建康坦言,为了让孩子有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家长们带着孩子不停地参加奥数班和各种培优班,小学学初中的课程、初中学高中的知识,所有孩子都是过度教育。
   近年来,西安市在制订规划时,对学校、医院等民生服务配套也有规划,但老百姓仍多有抱怨,说明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的配置离老百姓的预期还有较大差距。王建康认为,主导资源配置权的是市场,而不仅仅是规划配套。所以,在公共服务决策中,应该让服务对象参与进来,让他们在资源配置中发声,保障他们的话语权。
  应紧抓领导干部中的“关键少数”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用这句诗概括当前西安发展面临的处境,恰如其分。“西安发展十问”显示出市委在复杂形势下把握方向、用好机遇、创造条件、驾驭全局的发展定力。王建康指出,如何破解十问、抓补短板,没有成法。这需要调动和启发西安市全市上下去思考,去创新性地谋划,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
   破解十问,谋事在人。王建康说,从沿海的经验来看,当一个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时,它的干部思想和作风也转变得快,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得也快,自然会形成一种干事创业的氛围,会带动更多的干部去学习进步。从目前而言,西安党政队伍干事创业的氛围正在形成,但远未成熟。然而,发展不等人。这就需要西安紧抓领导干部中的关键少数,鼓励他们敢想敢干、敢于担责,为带队伍做好示范。
   破解十问,不是一个人、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一日之功,应谋定而后动。西安市各区县、各部门都应该对照和反思:“破解十问”与我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该如何去做?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行动上形成合力,“实现领导干部领着补、区县比着补、单位部门争着补”的局面,促使大西安建设稳中求进,全面发展。 华商报记者 陈春平  

深圳新安劳务外包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