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踏雪进课堂 隆冬拉农话——陕西华州农民夜校点亮新时代农村“夜生活”

  新华社西安1月12日电  题:踏雪进课堂 隆冬拉农话——陕西华州农民夜校点亮新时代农村“夜生活”

  新华社记者沈虹冰、陈晨、蔡馨逸

  1月11日雪后的关中平原,最低气温零下5摄氏度。

  18时,夜幕四合,陕西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张桥村70岁的老汉殷京汉借着新修村道上的灯光,向不远处的村委会走去。他下午从微信群得知,当晚村里的农民夜校开课,有林业专家上门讲授核桃树的冬季管护知识。

  这个冬天,殷京汉有些焦躁,家里8亩多核桃树已经死了8棵,他刨开树根看不出个究竟,加上2017年受高温干旱天气及市场影响,核桃生产减收两成以上。

  他想去夜校找找专家和村干部,找找答案和方法。

  着急的不只是殷京汉,当了17年村支书的何福善下午专门召集全体村干部和党员开了2018年产业发展的“诸葛亮会”,商量如何综合解决产业单一、发展“疲软”的问题。

  张桥村夜校设在村委会二楼。殷京汉到达时,教室里已满满当当坐了30多位乡亲。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今天大家就讨论一下,具体到咱张桥村,要咋个振兴法?”看到大家陆续到齐,何福善“抛砖引玉”。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心中的忐忑和焦虑,“去年核桃减产减收,今年村里准备咋个干?”

  张桥村是华州有名的核桃产业村,早年就有“张家桥,核桃瓢”的说法。村里的核桃产业几经起落,发展到如今1500亩的规模,撑起了大半个村的“生产总值”。可山脚下的张桥村灌溉条件不佳,去年夏天,持续40多天的高温让全村核桃减产25%以上,村民人均收入下降1000多元。干旱打蔫了树叶,也打懵了乡亲们增收的希望。

  “总靠天吃饭不是个办法!前阵子通过夜校的视频,我看到人家陕北用滴灌发展核桃产业,科学又省水。咱村地势高低落差大,能不能在高处修一个蓄水池,把水引下来发展滴灌?”村民殷刚峰脑子活络,他的提议得到不少村民附和。

  “你算是说到点子上了!”何福善兴奋地说,“我调查过,咱村这砂石地里搞滴灌,每亩地投入不高。今年,咱就把这事纳入计划,争取上面支持,先做几户示范看看!”

  华州区林业局的林业专家郑亚萍受邀赶到夜校,专门讲授核桃、花椒树的嫁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甫一登台,就受到大家的欢迎。

  “我家的核桃树叶发黄、核桃个头也小,也不知是啥原因?”

  “你施的啥肥?”

  “嗯,你的意思跟2015年我用的几车生猪粪有关系?”

  “核桃树不能用生肥,必须沤熟!”

  “咳……”村民张孝合一拍大腿,恍然大悟。

  “老师,我家8棵核桃树死了,先是叶子蔫,后来慢慢发干,挖开看,根部腐烂……”殷京汉迫不及待举手发问。

  “你还得从边上挖开看看,是不是有病虫害,这个可能性大。如果是,要采取灌根的办法解决。”

  “哦……”自称“老把式”的殷京汉理了理帽子,若有所悟。

  夜色已深,天气渐寒,夜校的课程已经结束。可乡亲们仍意犹未尽,继续围拢在一起讨论着……

  热闹的夜校场景,2017年在张桥村已经有24次。党员宋春青说,从十九大精神宣讲到党史党性教育,从技能培训到农技普及,每一次都很热闹。

  “农民最关心的还是身边的事,关心中央的惠民政策在基层咋落地。”张桥村村委会主任王强民说,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等等,村民学习这些内容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像吃了定心丸。大家现在就踏踏实实想着开春的事,劲头十足。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只是在张桥村,2016年以来,渭南市华州区已陆续建立起215所农村夜校,平均每所夜校开展集中学习20多次。

  “夜校学习真是好,既不耽误白天劳动,又可以学到文化知识,大家还能在一起交流经验!”华州区杏林镇李坡村老党员史新民高兴地说,党员和群众亲亲热热地坐在一起学习、谈心、解决问题,既密切了干群关系,还改善了乡风民俗。

  何福善说,过去冬闲时,不少村民喝酒、赌博。夜校改变了农民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现在有了学习氛围,村民素质提高,是非纠纷也少了很多。

  夜读原著、夜访民情、夜谈民生、夜办民事……在华州,夜校已逐渐成为基层干部群众间心贴心、手牵手的平台。

  2018年的第一期夜校,也让何福善感受到不小的压力。这位老村支书代表村干部向村民承诺:一定做到“能吃亏、心胸宽、肯牺牲”。他说:“成与不成,也得靠大家一起鼓劲儿哩!”

深圳翠竹劳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