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不吃主食多吃肉?《柳叶刀》可没推崇

    晨报记者 徐妍斐

  这两天,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 上的两篇文章引起了关注,不仅给“脂肪”正了名,还质疑了碳水化合物吃多了不健康。这下,网上“柳叶刀最新研究打了多少人的脸”“柳叶刀:多吃主食死得快”等等的文章接连冒头,不禁让人自我怀疑:难道过去的健康饮食的常识,多吃米饭少吃肉是在害自己?
  其实,看看《柳叶刀》自己的述评,就知道这些咋咋呼呼的“解读”有多荒唐了。吃一定量的脂肪比不沾荤腥要好,吃太多米面不如吃适量的米饭,可没说你可以停吃碳水化合物或者尽情吃肉减肥了。
  营养学、食品安全专家也提醒,要以科学的眼光看待权威期刊的前沿研究,它提出了一些有待今后继续研究的新观点,但对目前的膳食推荐算不上颠覆性挑战。

  碳水化合物越少越好?

  占食物总能量的5-6成最好

  脂肪有益,碳水化合物“获罪”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项支撑论文的大型研究包含了来自18个国家的超过13.5万人,研究者对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进行了超过7年的随访记录。结果发现,较高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会增加总死亡率的风险;摄入脂肪可能降低总死亡率的风险。高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可能降低中风的风险;总脂肪、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和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没有相关性。
  这些研究结果,是否等同于“多吃主食死得快”“应远离碳水化合物”?华东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谢华表示,《柳叶刀》 的论文来源于统计学上的研究,但其中的一些观点有被断章取义的可能性。“比如论文中提到的具有危险性的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是77%,比供能比为46%的人群死亡率高28%,但研究并没有说应该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相反,论文认为比较合适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是50-55%。相对欧美,亚洲国家人群碳水化合物吃得相对多,我国膳食推荐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供能比是55%-65%,但也吃不到77%那么高。”
  同样,论文认为脂肪摄入供能比在35%人群的比10%的人群死亡率要低23%。而2015年我国的膳食调查显示,中国人的脂肪摄入在30%。《柳叶刀》并没有说无节制地吃肉更有益健康。
  事实上,除了刊发的论文外,《柳叶刀》自身就配有述评,对论文中的争议性观点进行补充与解读。比如述评提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复杂,基于长寿人群的饮食习惯总结出的膳食食谱,是否真的对长寿有益?因为事实上,长寿人群长寿的秘诀还可能来源于其他的起居习惯。
  同样,碳水化合物摄入高的人群有着更高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其实,碳水化合物也应区分种类,精制糖已经被证实有损健康,含精制糖的碳水化合物自然也不算优质,但这是否需要那些满满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一起“背锅”?
  论文里认为,高脂肪摄入比低脂肪摄入更能降低死亡率。但其实,除了脂肪,动物肉还富含一些锌、维生素k2、维生素b12等营养素,是否是这些营养素左右了食用动物肉之后死亡率的高低?述评认为,这些尚无法控制的变量都需要论文团队通过日后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论证。
  食品安全博士钟凯表示,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相当复杂,单独将一个营养素和健康指标做关联,得到的相关性只能是参考,而不能简单地当成因果结论。

  米面和脂肪怎么吃?

  关注均衡膳食品种多样更重要

  钟凯介绍,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其制定膳食指南的依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各类食品中的营养素含量;各人群吃的各种食物的量; 世界各国对于不同营养素的健康研究证据。其中,前两项是简单的统计分析,而最后一个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型文献研究,不同研究结果要拿来逐一分析,交叉验证等等。《柳叶刀》此次论文提出的新观点,未来会作为一个证据被纳入整体的营养学研究中,但在目前它们远不是决定性的。
  谢华也表示,营养学中的健康饮食,强调的是整体膳食结构,而非纠结单种食品吃得多还是少,“食物无好坏,关键看搭配”。
  事实上,《柳叶刀》 此次论文中除了夺人眼球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相关内容,还提到健康饮食应包括水果、豆类、种子、蔬菜和全谷物,限制精制淀粉和精制糖。而这些与常识中的膳食指南推荐是一致的。

  精制淀粉和糖怎么样?

  摄入过多会升高血糖引发健康危机

  现在全球慢性病高发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对精制淀粉和精制糖的危害加以关注。精制淀粉摄入过多会升高血糖,容易导致超重和糖尿病,而这两项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子。
  今后,和糖有关的食品或也将在“健康危机”下引发革新,其中可能涉及含糖饮料、糖果、巧克力、焙烤食品、冷饮等。

深圳光明哪个劳务派遣公司不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