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花甲老人研究十五巧板数十载 获得国家专利 还成了非遗传承人


    朱建淮用十五巧板创作的模特图形


    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七巧板,但可能大家不知道,七巧板还有一种“高级版本”——十五巧板。家住兰庄社区的朱建淮,已年至花甲,自幼受家人影响就喜欢玩十五巧板。目前,他不仅获得国家专利,还成为了省级非遗传承人。

    十五巧板源于清代,风靡一时

    说起十五巧板的起源,家住莱福花园的朱建淮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十五巧板由晚清崇明籍文人童叶庚于19世纪首创。童叶庚在传统的七巧板上获得灵感,最终制作出益智图。这是一种拼板玩具,共分15块,分别为三角形、直角梯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拐、圆弧拐和半圆形,聚合起来是一个正方形。板数的增多和板块轮廓的多样化,尤其是曲线板块的引入,大大丰富了图形的创作手段和艺术表现力,可以拼成各种各样的文字和图形。诗词意境、成语典故、蔬果花卉等等,都可以拼。

    1878年,童叶庚正式刻印出版《益智图》和《益智图续图》,将这一机巧万变的游戏记录下来。1890年他又出版了《益智燕几图》。后来,童叶庚之子童大年还整理出版了《益智图千字文》。益智图发明后曾经风靡一时,在清宫和民间都广为流传。十九世纪末,还传到了西方,在英、德皇室和王公贵族中也流行起来。

    十五巧板益智拼图由江都王存和广陵沁庵氏两人传入扬州,广陵沁庵氏还为童叶庚书籍作序。而朱建淮的外公方和庵与沁庵氏相识。

    受外公熏陶,自幼爱上十五巧板

    昨天,朱建淮向记者展示了6本已泛黄的线装书,包括《益智图》《益智续图》和《益智燕几图》等,与之配套的还有15块紫檀木制成的板子。他介绍,由于父母亲均在外地工作,他自幼随外公外婆一道生活,因此八九岁时,就跟外公方和庵学习十五巧板益智拼图。外公去世前,将这套有关十五巧板的物件赠给了他。由于耳濡目染,朱建淮从小就学得一手十五巧板的拼图技艺。工作后,他从事工业设计。

    40岁不到,朱建淮又重拾旧技,没事的时候就研究十五巧板。大约花了一年时间,他把外公给的6本书上的图形基本拼出来了,只剩一个“寿星”的造型未攻破。“有的要研究三四天才拼出来,有时候一天又能拼上好几个。”朱建淮说,他发现,祖传的这些书上的图例人物全部都是宽袍大袖,和现代人的审美习惯有很大出入,于是便萌生了为十五巧板“穿新衣”的想法。他开始尝试将一些体育动作以及现代模特拼出来,没想到竟成功了。

    2001年后,朱建淮就不再工作了,回来潜心研究十五巧板。他投入数万元买了电脑、数码相机等,自学了计算机画图软件应用等,在电脑上拼图。

    获得国家专利,成了非遗传承人

    “扬州乃至江都玩十五巧板的寥寥无几,浙江有一个88岁的老人在玩。”朱建淮说,现在的孩子更加注重文化课的学习,玩十五巧板虽开发智力,但短期可能看不到效果,而且电子游戏也更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为了让十五巧板传承下去,朱建淮从小就培养女儿对它的兴趣,因此女儿也学得一手十五巧板拼图技艺。

    父女俩用十五巧板中两块全等的带直角拐弯的六边形,来表现现代人物的两只臂膀,创作出一个模特系列的图例,充满了现代人审美注重的线条美。凭借先后创作的这数百个图例,朱建淮和女儿在2003年首次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而在2005年,16岁的女儿又独自获得了一次国家专利和纽伦堡国际发明博览会的“国际发明先锋奖”。如今,朱建淮已是省级非遗传承人。“只要社区有活动,我都会去给孩子表演,希望更多孩子爱上这个益智玩具。”

    通讯员 魏玉婷

    记者 栾佳丽

粤海劳务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