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前后磨了39稿 开了100多次座谈会

  上海某培训机构晚上八点的上课现场 /晨报记者 陈征

    晨报记者 樊 巍 林颖颖

  《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上海市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和《上海市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简称“一标准两办法”),昨天正式颁布。文件总字数并不长,1万多字,但为了文件的诞生,团队前后磨了39稿,开了100多次座谈会,调查分析了7000多家培训机构。
  外界千言万语,历程千辛万苦。日前,晨报记者与文件起草核心团队面对面,独家揭秘“一标准两办法”诞生记。

  对比20多个省市设置标准

  时间倒流到今年年初。市主要领导在人代会上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其时,上海各种培训机构正野蛮生长。一两个人,两三张桌子,很破的小场地,一夜之间就能生出一个“小作坊式”的机构。有的孩子,才出校门,就钻进了机构。一位985高校里的老师不无心痛地对记者说,有的上海孩子,因为从小抢跑,过早、过度开发,“进了大学,眼睛里已经没有光,进大学后,连学习的动力都没有。相反,有的来自西北的孩子,眼里的光是野的,学习也更主动”。
  一场教育减负增效的战役,就这样在本市悄悄打响。而规范教育培训市场,是这次专项整治战斗的主要内容。
  市教委和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以下简称:四委局)对全市教育培训市场进行了排摸,与此同时,开发了一套计算机管理系统,系统与区、街镇相通,各街镇组织队伍,深入社区,进行全覆盖的调查。
  彼时,一些小的机构犹如惊弓之鸟,或出售,或关停,或挂靠。
  “全市一共有培训机构7000家左右,良莠不齐,既有优质培训教育企业,也存在诸多办学不规范的培训机构。有502家无证无照机构在面向中小学生进行学科和学科延伸类的培训,还有其他无证无照和有照无资质的机构。其中有照有资质的机构,只有三分之一!”
  起草团队负责人张杰(化名)一边参与调查,一边与同事感叹:这样的“三无”机构,对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是极大的干扰。“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市场建立一个长效管理机制。”张杰解释说,所谓长效管理,就是贯彻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全面加强对培训教育机构的规范管理,核心要义,“要把教育当成一个需要准入的行业”。
  短短的两个月,完成清查、整治、巩固三个阶段的工作,接下来就进入管理-制作文本的第四阶段。
  文件起草需要专业的团队。4月9日下午5点半左右,当董圣(化名)返回所里时,他一眼就看见张杰与“牛大姐”立在他的办公室门口。这时,天已经黑了。
  “我们之前主要是研究学历教育的,整个上海的民办高校只有18家,但是民办教育机构有7000家,要制定管理办法,谈何容易?”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董圣不敢贸然答应,却最终被说服,在终身教育处指导和帮助下,一起组建团队。
  第一桩事是排摸市场。团队成员走访20多家培训机构,开了好多座谈会,到四委局各个相关处室进行访谈,对比掌握了20多个省市的设置标准,也请外地的专家到上海来传经送宝。
  各地对这个话题都很敏感,团队成员在各个微信群求教,获取情报,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动态。所里两位博士,还同步开展对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我国香港地区“影子教育”比较研究。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文本组获得大量一手数据。
  对每个问题都一一回应

  6月初,夕阳西下时分,市教委31楼,起草团队带着已经打磨过十几稿的文件,向委领导进行了第一次汇报。
  市教委副主任贾炜马上召集教委相关处室经常性地开会研商,讨论文件。从那一周开始,每周开一次讨论会,范围慢慢扩大到各个处。
  市教委内部磨好了,再和各个委办局磨。
  “刚开始,我们在起草管理办法时,考虑到节约文件资源,其实是把营利性机构和非营利性机构放在一起写的。后来,民政部门的同志提出,应该把两者分开来写。我们很快吸收了这个好建议。”董圣说。
  最困难的时候,是暑假前后。
  这时,是暑假培训市场的“旺季”,是培训市场整治艰巨期,连年初缴械投降的奥数“四大杯”也忍不住凑热闹,“化了妆”想要卷土重来。
  这时,更是需要各个部门达成共识的时期,是文件的成型阶段,需要把文件的基础框架和主体内容确定下来。
  好在各个部门在暑假里不断碰撞,不断形成新的共识。
  9月2日,刚开学,市教委趁热打铁在华东师大开了一个高层专家咨询委员会,把稿子抛出来,请各位专家找问题、提建议。
  有专家颔首认可,但不少专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起草团队认真吸取专家意见,并且对每一个问题都一一回应。“我们还是那个原则,要回应老百姓的关切,不能让无证无照无资质的机构,害了我们的孩子。”
  10月1日凌晨,就在人们惬意地准备享受国庆长假时,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在市政大厦33楼办公室整装待发,准备寄往30位“大咖”专家的手里。
  “我们等候回音、电话咨询、登门造访,根据专家的意见又反复修改。”董圣说,在这个阶段,市教委领导和起草团队一起加班,逐条逐句进行修改。

  座谈会上家长炸了锅

  除了处室、委办局、专家,起草团队还要听取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意见。
  座谈会,也请家长来。
  10月,当征求意见稿发到家长手中,座谈会上,一下子炸锅了!
  有家长说,“我们不管什么照什么证,把成绩提高了就好。”
  有的家长不理解:“你们把杯赛停了,证书没了,我们没法升学……”
  这时,有家长站起来说,“杯赛的事情,上面在抓了。而且无证无照的机构存在很多风险。教芭蕾舞的把孩子教瘸了,教游泳的把孩子教溺水了,教奥数的把孩子教厌学了……”座谈会上,出现了“家长说服家长”。
  但也有家长对不报名参加补课,觉得“根本不可思议!”“放学了,孩子有地方去。当然需要培训机构。”“培训就应该供应充足,价格合理,入学就近。”
  “‘一标准两办法’,在制定的过程中,把握的第二个平衡点,就是在规范市场的同时,考虑到家长的需求,考虑到家长对孩子进一步学习、个性教育方面好的需求。”教育界人士说。
  到了培训机构的座谈会,“有证有照”的机构代表来了,“有照无证”、“无证无照”的也来了。“有证有照”的机构,恨不得准入门槛标准“高点,再高点”。“有照无证”、“无证无照”的,战战兢兢,担心跨不进门槛,租不起大场地,腾笼换鸟无望。

  团队里的“牛三姐”

  在经历100多次座谈会,磨了39稿之后,11月27日,“一标准两办法”最终成稿,提交市政府常委会议审议。
  团队中的三位女将,分别擅长管理协调、研究报告、数据分析。每每时间急、任务重时,总有她们的身影,如牛负重,有了一股子牛脾气,被大家称为“牛三姐”。
  夜以继日的沟通协调,“牛大姐”在短时间内用坏了两个手机。10个月的辛劳,历历在目,如今变成她的一句笑言:“感觉通过打了这场硬仗,我们能力提升了不少。”
  “这10个月,真的很不容易。”“牛二姐”说,调研、整治、巩固提高、建立长效机制,这四个阶段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团队,一个团队背后就是巨大的工作量和付出。
  负责数据分析、政策图解的“牛三姐”回忆,为了确保文字精准一字不漏,大家轮流读稿,“一个人嗓子读哑了,另外一个人接着读。”
  “啃了许多硬骨头,整个过程我们最终还是以理服人”,张杰表示。
  就在年底,上海的杯赛市场再起波澜,市教委频频亮剑。奥数“四大杯”全部退出上海市场,3E少儿英语测试被调查……家长们关注的杯赛问题,也是起草文件中的一个新挑战。“最终,对教育培训机构举办杯赛的管理,纳入‘一标准两办法’中,将来据此来管理杯赛的无序状况。”

  减负也许是一场持久战

  昨天,“一标准两办法”终于出台。但是团队并没有“石头落地”的感觉,他们说,“一标准两办法”是工商、民政、人社、教委各个部门团结协作的成果。如何真正地让孩子们减负,标本兼治,“也许,会是一场持久战”。
  在规范整顿培训市场的同时,本市正打起一套“减负组合拳”,教育指挥棒也将做渐进式的调整和改变,综合素质评价传递素质教育风向标。之所以是渐变,是因为“不能一下子踩刹车,否则容易翻掉。”针对家长们的担心,“没了杯赛,升学怎么办?”本市将出台幼升小、小升初入学评估指南,今后不看证书,学校也能选出好学生。从“育分”到“育人”,聚焦孩子的全面发展。
  让孩子们,眼里有光。
  让孩子们,闪闪发光。

深圳梅沙临时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