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寻找重庆基层水利实干家】一个人的水文站:遇上大雨就是一整夜的奔忙


谭波正进行临时断面枯水测量。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1月4日6时讯(记者 李袅)在位于重庆綦江区桃花村的石角水文站,43岁的谭波带着父母常年居住在此。在这个只有一个正式编制的水文站,谭波是站长,要负责测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更是站员,即使半夜下雨也能立马唤醒他紧绷的神经,一次次前往现场观测水位和雨量。坚守水文一线17年,他说想法很简单:“既来之则安之,干一行就要爱一行。”

  一个人的事业成了一家人的“战场”

  石角水文站位于长江二级支流、綦江一级支流蒲河上,是国家基本水文站。负责测验水位、降水、流量、洪水预报等,承担着向国家防总、长江委水文局、三峡梯调中心、重庆水文局和綦江防办等单位的实时雨水汛情预报任务。

  2008年,由于编制调整,站长谭波成了“光杆司令”,用他的话来说,“遇到下雨就睡不着,心里总是悬吊吊的。”一头要冒雨跑去河边看水位,另一头一个钟头就要跑好几次雨量场,汗水夹着雨水,谭波在湿滑的路上不停奔忙。

  忙不过来,谭波找来从水文站退休多年的母亲张素英帮忙。谭波透露:“2008年以前站上正式人员有三个,遇上汛期母亲也会来帮忙。后来变成我一人,母亲就成了长期聘用人员,每月平均有一千多元的补贴。”

  2016年6月,两次超警戒、一次超保证水位洪水,谭波一家开启了连续作战。谭波说:“綦江流域一个月出现3次这么高的水位,我工作十几年也是头一回遇到。每次洪水过程会持续两天一夜,记录下这个过程的水位流量一手资料就有20多份。”

  夜里,谭波顶着倾盆大雨和雷电到河边监测,同时得注意河中的漂浮物,保障缆道行车安全,还得准时观测雨水汛情并发送电报,母亲则负责在白天协助。“外行”父亲也承担起接听电话、清理漂浮物的任务。

  在这几次洪水中,谭波带着家人协助市水文局水情科成功发布了水情预报,由于对洪水的预判和通知及时,人员撤离迅速,确保了沿岸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退水后,谭波正清理观测道路。受访者供图

  童年就住在站上他曾是母亲的帮手

  其实,早在小学三年级,谭波就随母亲住进了石角水文站。“那时遇到涨水,我就负责找电筒、接电话,对于水文工作从小就有了初步的印象。”2000年,原本学会计专业的谭波成功考上水文测验基层岗位,带着刚出生十几天的女儿和月子里的爱人,去到人生的第一个水文工作岗位——鸣玉水文站。

  初到测站,由于住房紧张,一家三口挤在十几平方的泥沙室里,一边是取回的水样,一边是一张单人床。当时,该站不但有测站自身的测报任务,还增加了对下游水利工程渔跳电站的24小时水雨情发报工作。

  有一回下大雨,谭波必须去现场观测,正遇上女儿生病发烧,他又一次冲进了雨里。好几次同事提议,“你就照顾娃儿,我去现场帮你看。”谭波都婉言拒绝了,“身为一名站员,就得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2003年,因工作需要,谭波回到从小生活过的石角水文站工作,成了一名年轻的站长,身上挑起了更重的担子。

  有一回,在汛期的一次洪水测验中,受雷电影响,突遇工作中停电。谭波回忆:“当时站上还未配备自备电源,而缆道正好处于河心,铅鱼钢绳上挂满了漂浮物,导致缆道动弹不得。”

  虽然后来改用浮标法施测流量,测验工作受的影响不大,可停在河心的缆道依然纠结着谭波和同事的心。来电后,在水流速的作用下,电机根本无法拖动缆道。谭波凭着较好的水性,待水位稍退后,只身一人划着简易橡皮船到达了河心,他用镰刀一点一点地清理着挂在绳索上的漂浮物。3个小时过去了,他成功将缆道拉回了河岸,避免了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

  回到岸上,全身湿透的谭波脸上挂着笑意,心里有些后怕,“如果清理时钢绳一下子断了,人没有了可以固定的点,后果肯定不堪设想。但如果时间重来一次,我还是会去,因为干这份工作,这就是我的份内事。”

  正是凭着对水文事业的一份努力和执着,石角水文站两次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先进报讯站”,谭波本人也三次被评为重庆市水文局“优秀个人”。

松岗劳务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