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曾保下平遥、丽江的“古城卫士”阮仪三开讲:当年曾用“三条铁律”守卫外滩“天际线”

 

“有一个城市的‘汉街’里,居然还有牌楼,牌楼是南宋才出现的,还有一个号称辽代的民居然有五层,辽代有五层楼?”

“上海的历史就是黄浦江的历史,它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开掘的,又叫春申江,没有申江,就没有上海的发展……”

 

台上这位83岁的老人,有着“古城卫士”的美誉,保护过上百个古城古镇古村项目,平遥、丽江都是他“刀下留城”的成果。从外滩到石库门,从提篮桥到老北站,都曾留下他忙碌奔走的足迹。

 

日前,在静安区文化馆,壹字读书会正式开讲,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以“申”字为主题娓娓道来,讲述了上海城市建筑的特色,和那些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在炎炎夏日为蔓延申城的文化热潮再添一抹书香。

 


 

“三条铁律”守卫外滩“天际线”

 

外滩一直以来就被视为上海的城市地标和历史象征,素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这里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大楼,每一幢都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第一,外滩天际线不准再提高,要考虑到左邻右舍;第二,建筑的形式要考虑到左邻右舍和当时的特点;第三,必须是名师大作!”这是阮仪三和专家团队制定的三条铁律,1991年,他领衔制定了《外滩保护规划》,提出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发展,规定了外滩的整体保护环境及其天际轮廓线。

 


 

如今的阮仪三,已是满头白发,进场时也需工作人员搀扶,但一聊起“老本行”,阮老立马来了精神,腔调虽夹带着些许吴侬口音,却十分有劲,身着素色短褂,倒有些仙风道骨的韵味。

 

他回忆,对外滩建筑的保护早已付诸行动。上世纪80年代,阮仪三受命正式启动全面的外滩建筑群调查和保护规划制定。在那尚没有双休日的年代,阮仪三和团队把所有周日都用在了外滩建筑调查上,他见过最破败也是最真实的外滩,“所有房子不是用作仓库就是厂房办公楼,里面甚至住了许多住户。”在他与团队的努力下,1996年11月,***将外滩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在那一年,上海成立了房产置换公司,进行使用产权的置换,使外滩的优秀近代建筑大多恢复了原来的使用功能,并由新使用单位对这些老房子按保护要求进行了全面的整修。

 

如今漫步外滩,不难发现,鳞次栉比的历史建筑虽用途各异,有银行、高档酒店、娱乐休闲场所、品牌旗舰店,却几乎见不到一个大型招牌。“当时我们规定,外滩的建筑上不准挂牌子,只能在门口挂小招牌。”阮仪三介绍,除了第一家通过拍卖获得使用权的友邦公司使用了红色招牌,其余建筑的招牌都是素色的,“所有的历史建筑都应该保持历史风貌。”

 

令他倍感欣慰的是,上海对历史遗产保护十分重视,建筑保护工作也走在全国前列。2003年,上海市公布了《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有关保护历史街区和建筑的法规。目前,上海已划定了12个中心城区历史文化风貌区,32个郊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风貌保护道路144条,还有***条永不拓宽的马路,有1027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数量都在全国位居前列。

 

留住城市记忆的“定海神针”

 

“有的城市现在一味建高楼大厦,像一把筷子插进香炉里。”不仅是公共建筑,阮仪三在民居保护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他说:“中华传统伦理的精髓,依附在这些民居里。比起冷冰冰的现代住宅,它拥有更人性化的环境。人与人之间拥有更浓厚的人文关爱。”

 

“石库门是最典型的‘中西合璧’。”1842年以前,上海地区属吴越文化圈,受到江南文化的影响,而在1842年后,上海则成为多种文化碰撞的焦点,形成了所谓的“海派文化”。这两种文化的交融在近代建筑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阮仪三介绍,从早期石库门里弄看,它们的形式是传统的中国民居四合院的样式,而连排式的整体布局却来源于欧洲。“门框、黑门板、铜门环,无一不带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而门上的三角或圆弧形装饰,则基本都是十足的西式图案。”


在上海生活半个多世纪,阮仪三住过不少老房子,留下了不少难忘记忆。他曾居住在天平路康平路一带,老房子的地板打了蜡之后锃光滑亮,成了两个儿子的溜冰场。每天,26路电车从门前驶过,木结构的房子应和着“叮叮当当”的响声晃动几下,骨架却很结实。正因为这样深厚感情,多年来他一直在为保护石库门奔走,“那才是最能反映上海市井生活的建筑。老房子中发生的记忆和历史,就像定海神针一样把历史定住,让你知道这个民族未来往哪里走。”他介绍,目前,上海现存3000多处石库门建筑,而列入了保护名单的有1000多处。他呼吁,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也不仅是用来展览、旅游、办活动,“有保护才有旅游,要把魂留住。”

 

“有一个城市的‘汉街’里,居然还有牌楼,牌楼是南宋才出现的,还有一个号称辽代的民居然有五层,辽代有五层楼?这些都是篡改历史迷惑人民!”讲到激动之处,阮仪三声音洪亮起来,还情不自禁加上了手势。


历数上海的石库门,陕西北路街区的一幢幢别墅式公寓让他赞不绝口,静安别墅、张家花园也各有特色。“我们历史上盖房子都讲究风水,这反映了人们的意识,就是人和天地、周围的环境有关,和祖先有关,和左邻右舍有关。所以上海的老里弄里会出现青梅竹马,而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连对门住的是谁都不知道。”在他看来,现在新建的住房虽然越来越现代化了,日照、通风、采光、绿化、停车条件都越来越完善,缺少了一些人情味。整齐划一的楼房、小区各自独立成块,人为区分了阶层。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阮仪三对此颇有共鸣:“规模的建设、彻底的改造、拆掉旧房建新房,把亲情、和睦、礼让、有序的人文礼仪所依存的物质基础全都丢弃了。生搬硬造的假古董无法激发人们的共鸣,没有对历史、对先民生活的尊重,也就构不成乡愁。”

 

了解文化渊源,不忘民族初心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连接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壹字读书会的策划者、上海江东书院总裁李道胜介绍,壹字读书会从一个汉字入手,解读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阐述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他希望,在国学热、诗词热的背景下,人们还能循着汉字的轨迹,了解中国文化的渊源,不忘我们民族的初心。

 


 

该读书会由静安区委宣传部、静安区文明办、静安区学习办主办,是静安区推进知书达礼市民修身行动的一项举措。据了解,为让市民在家门口、楼宇中、单位里都能就近读书,静安区大力推进书屋建设,同时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当天的读书会上,静安区文明办首次发布了静安区阅读进步指数体系和静安区市民阅读行为报告,正式启动了静安区阅读进步指数测评。

 

一项面向静安区14个街镇的居民区、商务楼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的阅读行为抽样调查显示,逾7成受访者有阅读方面的兴趣爱好,有86.7%的受访者每天阅读半小时以上,近3成受访者去过3个以上的阅读场所,受访者对于对公共阅读场所软硬件质量的满意率为67.9%。一个以书屋建设为支撑,以读书活动为推手,以指数测评为督导的全民阅读工作格局已初显成效。

 

静安区文明办主任马嘉槟表示,精神文明工作的重心已经从教化转为向服务,市民群众越来越把文明修身、素养提升作为自己的追求,政府部门应该为满足市民群众的这种需求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本文图片由江东书院提供。)

责任编辑:吴頔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深圳招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