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王一川:新时代艺术产业的使命在于养成高素养文化公民 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复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9日讯(记者 魏金金)“进入新时代以来,文化产业中的艺术产业正在被赋予更重要的文化使命,就是以优质的艺术产品去感染和鼓舞公众,着力培养其文化艺术素养,增加文化自信,以便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王一川如是说。


王一川

  为什么是艺术产业而非通常所说的艺术家被要求承担重要的文化使命?对于这个问题,王一川认为,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家个人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颇为有限,他们个人的创造力必然重要,但是只有紧密依托和依靠艺术产业企业化行为的艺术生产力才可以生存,并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事实上,当今凡是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品大多是由艺术产业生产出来的,或是通过其再生产而扩大影响力,也因此擅长大众艺术生产的电影产业和电视剧产业充当了当今时代的主流艺术产业。

  就目前艺术体制来说,艺术作品的创造和生产往往来自如下三种艺术机构,第一是以企业方式按照市场规律去组织艺术产品生产的艺术产业;第二是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稳定的艺术事业;第三是以新兴互联网传播而形成社会舆论和时尚潮流以及双向互动态势的互联网产业。

  不过具体来看,当前中国艺术产业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艺术产业常常不再是单独发挥作用,而是从其他艺术形态形成多重交融共生状态,它们互通有无、合作共赢,而由于艺术产业的运行及其文化使命的承担常常面对多种力量间的相互交融,这种交融通常以艺术产业和艺术事业的交融、艺术产业与互联网艺术平台的交融形态、艺术产业、互联网平台和艺术事业的三方交融的形态体现。

  王一川认为,作为产业形态,艺术产业不可能轻易抛弃其产业必须的商业性盈利冲突,而只讲审美性和政治性,如此一来,艺术产业的文化使命就“现实”地需要寻求审美性、商业性、政治性之间的紧密交融和统一。基于此,王一川简单地谈了三方面的看法:

    第一,即艺术产品的体验。艺术产业的产品要让观众产生沉浸的体验,满足其产品外观,包括明星偶像以及其他娱乐价值评估、投资效益等等;

  第二,艺术作品的审美。这应当是艺术产业的艺术产品或者是作品的核心属性,也是艺术产业所承担的文化使命的集中体现;

  第三,艺术文化的涵养,艺术产业的产品应当让观众从艺术作品想象的审美向世界持续上升,并浸入到中国文化传统的博大深度中去体会,这种朝向民族文化传统的素养养成正是当前艺术产业需要承担的文化使命。

  王一川总结,艺术产业要承担文化使命,归根到底需要通过所创造的艺术产品去实现,通过艺术产品和消费去担当,具体说来艺术产品体验、艺术作品鉴赏和文化涵养体现了艺术产业文化使命的三级台阶,其最终目的在于高素养文化公民的养成。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需要这样一批高素养的文化公民来承担,也因此艺术行业就承担了这样的艺术使命。

  

布吉临时工劳务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