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在一起,不孤单——走近济南“在一起”志愿者群体

  新华社济南12月1日电(记者王海鹰)在济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艾滋病患者,但他们阳光、开朗,乐于助人,他们是沟通医生与病友之间的“桥梁”,更是帮助新发艾滋病患者走出阴霾、重燃希望的“天使”。

  他们是“在一起”志愿者。

  “在一起”志愿者组织是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皮肤科主任、山东省首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专职医生王春梅2013年夏天发起组建的。今年27岁的天天(化名)是最早一批志愿者之一。“他有比较强的沟通、协调及组织能力,又是学医的,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患者有些不便跟我沟通的话,跟他讲无障碍。”王春梅说。

  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比较少,如果不按时吃,容易产生耐药性。一旦产生耐药性,换药机会很少,因此按时吃药显得尤为重要。

  天天他们每天要做的,就是提醒病友按时服药、及时复查,提醒他们进行安全的性行为,有时也要陪护重病号。艾滋病重病号入院后,患者家属出于保护隐私的需要,不便请假,陪护重任就落在了志愿者身上。

  “我们陪护了很多重病号,有的陪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路,也有的在我们的陪护下重获健康。曾经有一个病号持续高烧,内心十分恐惧,我们24小时陪他,给他擦拭身体,用冰块降温,一周后他出院,现在身体很好。”天天说。

  这是最让志愿者们欣慰的。他们把陪护视为“爱心传递、抱团取暖”。

  很多艾滋病患者刚刚确诊时会有一段心理低落期,还有一些人会采取极端行为,试图了结生命。37岁的杨阳(化名)回忆起2013年下半年刚刚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毒后,“第一反应是不想活了,会想未来怎么办,如何面对父母、面对家人?那一个多月,把自己封闭起来,谁都不想见。那种煎熬如同炼狱。”

  “恐惧源于无知。”网店店主宝宝(化名)做志愿者已经两年多,他说,自己也有过3个多月的迷茫期,后来在“王妈妈(王春梅)”这儿找到了活下去的力量,她说只要每天按时吃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寿命几乎不会受影响。它不过就是一种需要终生服药的病,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

  这样的话,宝宝也会反复讲给新病人,鼓起他们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在志愿者这里,杨阳找到了关怀、温暖和力量,走过那段最难熬的日子,重新开始了正常的工作生活。时不时地,他还要到医院来,找王春梅聊聊天,集中查体时帮助维持秩序、发发单号等。

  “我算半个志愿者吧。”杨阳笑着,一脸阳光。

  想当志愿者的人很踊跃,但不是哪个人都能当。志愿者首先要求有爱心、耐心、包容心,接受艾滋病专业知识培训,还要经过一年的人品考察,通过后才能担任。

  目前,这一志愿者群体有近60人,他们活跃在“我们在一起”QQ群。这个QQ群类似“新兵营”,专门接纳新发现的病人。在群里,志愿者们解疑释惑,为新病人提供用药知识、生活、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帮助。3个月恐慌期过后,病人情绪稳定,走出阴霾,就会被转到济南各区的分群。分群里也有一些志愿者提供服务。

  “在一起,就不孤单。”天天说。最让天天开心的是,2016年,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妈妈阻断成功,生下一个健康宝宝。“我和王主任去看望她们,激动不已,热泪盈眶,没有什么比生命的延续更打动人,仿佛我的生命也获得了新生。”天天说。

  谈起对社会的期待,志愿者们说,社会对艾滋病人的歧视,仍是最大困扰,希望不要戴有色眼镜,不要把我们当罪人。

  “阳光正好,无所谓秋凉。你在远方,我过得一切如常。”这是宝宝在朋友圈的签名,他希望所有的病友都能心静如水,一切如常。

深圳南园劳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