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中南海红墙摄影师逝世 毛泽东700多照片多来自她

  原标题:中南海“红墙摄影师”逝世,毛泽东700多幅照片超半数出自她手

侯波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文联荣誉委员、著名女摄影家侯波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1月26日2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大白新闻(微信ID:dabaixinwen)了解到,遵嘱侯波遗愿,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不保存骨灰,将来撒在家乡的运河里。

  侯波在中南海工作了12年,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拍照任务,拍摄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开国大典、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全国人大会议、全国政协会议、各地视察、会见各国元首和友好人士、接见全国各界著名人士、访问城乡人民群众、主持***的重要会议等活动的大量照片。据统计,在毛泽东生前公开发表过的700多幅照片中,仅侯波一人拍摄的就达400多幅。

  女摄影家侯波逝世,“红镜头”为后代留下珍贵影像

  公开资料显示:侯波,女,1924年9月17日出生,山西省夏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荣誉主席,宋庆龄基金会名誉理事。

  侯波于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后就学于陕甘宁边区中学、延安大学高中、延安女子大学。抗战胜利后,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开始从事摄影工作,历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照相科科长,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长、新华社摄影记者。

  从1949年至1961年侯波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拍照任务,拍摄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开国大典、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全国人大会议、全国政协会议、各地视察、会见各国元首和友好人士、接见全国各界著名人士、访问城乡人民群众、主持***的重要会议等活动的大量照片。

毛泽东、周恩来在第一届人代会上 侯波摄

  侯波和她的爱人徐肖冰被人誉为“摄影双璧”,两人的“红镜头”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档案。侯波自1986年起与爱人徐肖冰在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以及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举办“徐肖冰、侯波摄影作品展览”。1989年出版了大型画册《路》,荣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首届全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金奖、首届国家图书奖。2002年荣获文化部造型艺术创作研究基金会颁发的首届造型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2009年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2016年当选中国文联第十届荣誉委员。

  侯波曾当选中直机关党代会代表、第四届全国妇代会特邀代表、第三、四、五届全国文代会代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代表、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荣誉主席,曾获得中直机关巾帼英雄、全国妇联“三八”红旗手、新华社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侯波同志的一生都致力于宣传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在中南海工作12年,用手中的照相机真实记录了新中国建立初期这一段重要的历史。她的作品塑造了一代领袖人物的光辉形象,拉近了领袖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这些作品最终成为宝贵的历史影像档案,世代留传。

  她在天安门城楼拍摄开国大典,被周***保护

  侯波被誉为“红墙摄影师”,她不但用小小的镜头记录下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光辉业绩,还记录了众多毛泽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据统计,在毛泽东生前公开发表过的700多幅照片中,仅侯波一人拍摄的就达400多幅。

  1949年9月,侯波参加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以及一些重大活动的拍摄工作。有一天,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叶子龙和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把侯波叫到办公室,郑重地表示组织上决定把她从北平电影制片厂调进中南海,专门负责为中央领导人拍照,而且是以拍摄毛泽东的活动为主。

  在侯波的摄影生涯中,最让她铭刻于心的是开国大典的拍摄。作为唯一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女摄影师,侯波拍下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的那个令人激动的瞬间,给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经典画面。

  侯波曾回忆说:作为一个20世纪的中国人,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一件事能与开国大典相比。开国大典之前,他们夫妇俩同时接到要他们上天安门城楼的通知。徐肖冰负责拍摄电影,侯波则负责照片的拍摄。

  当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城楼西侧走上来时,早早就等候在那里的侯波开始了紧张的拍摄。当时她端着的是只能装12张底片的120型照相机,为抓住好的镜头,便不停地优选角度,一边拍一边往后退,还要不断地调整焦距和光圈。拍完一卷,就要赶快换,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场面。

  毛泽东等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后便站在了前廊,此时,侯波靠在离前廊不远的护栏上准备拍照。而要想照到毛泽东等人的正面,她就得把身体尽可能地往护栏外探。当毛泽东庄严宣告的那一瞬间,侯波瞅准时机果断地摁下了快门。此时她感到身体一晃,险些掉了下去,幸亏有人及时扶了她一把。

  在整个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始终精神饱满。他在天安门城楼上不停地走动,侯波就要不停地跟着拍照。当她看到毛泽东走到天安门城楼右边时,想拍一个带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侧身镜头,但由于空间十分有限,她一再往后撤身子,但还是取不到满意的角度。正在这时,旁边有人抓住她的衣角说:“你放心大胆地取景吧,我抓住你。”这时她也顾不上是谁了,使劲往后撤身体,终于取到一个很好的角度,随即按下了快门。当时那个在边上拉着她衣服的人还一再地叮嘱她说:“要小心,要小心,别摔着。”拍完后,侯波收回身体扭头一看,帮忙的人竟然是周恩来***。

1949年开国大典 侯波摄

  毛主席庄严地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这一激动人心的画面,是侯波最得意的照片。她曾说,这张照片因角度的关系,又没有广角镜头,而且离得较近,拍摄技术也不是很好,但它意义很深远。这张见证新中国光辉历史的照片,不是谁想拍就能拍得到的。每当她的名字随着这张照片登出来的时候,她都感觉既庆幸又自豪。

  在中南海工作12年,她说自己“被历史偏爱”

  侯波在中南海的摄影工作一干就是12年,她拍摄的许多照片已经由瞬间成为历史的永恒。

  1953年国庆,侯波拍了一张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检阅游行队伍的照片,画面很生动。毛主席微笑着向游行群众招手,身边站着两个戴红领巾的少年,右边是北京市东城区培元小学学生张筠英,左边是北京市育才学校学生王小怀,他俩向毛主席献了花。

  1955年,毛泽东参观汉口棉纺厂后,来到长江边,决定要在长江里畅游一番。侯波跳上了一只为毛泽东准备的小船,紧紧跟在主席身边。岸上的同志知道侯波不会游泳,所以隔着老远不停地给船工打手势。老船工颇为自信地驾驶着小船,按照侯波的要求调整着与毛泽东的距离。侯波则“咔嚓、咔嚓”不停地按着相机快门,精准、多角度地捕捉着主席在长江中的英姿。这时,毛泽东注意到了手拿相机的侯波,并向她微笑示意。上岸后,毛泽东亲切地问她:“你没有下江吗?”侯波腼腆地回答:“我不会游泳。”毛泽东笑着说:“喝几口长江水就会了。”

1955年毛泽东畅游长江

  1957年11月,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去莫斯科,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和世界共产党工人党莫斯科会议。侯波随代表团进行了拍摄。在一次签字仪式上,侯波为了拍到毛泽东签字的照片,一下子跳到桌子上,迅速对焦拍下了毛泽东在宣言上落笔的珍贵照片。多少年过去了,毛泽东当时的翻译还对徐肖冰说:“你们家侯波真厉害,当着那么多人,她竟敢跳上桌子去拍照,连赫鲁晓夫都佩服她的这种敬业精神。”在这次访问中,侯波还拍摄了11月17日下午,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看望中国留学生的场面。照片上毛泽东神采奕奕,一边讲话一边做着手势。

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看望中国留学生 侯波摄

  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侯波的名字已经和毛泽东以及他的影像联系在了一起。不过,为人低调的她在曾在很多场合多次说过:“中国有许多优秀的摄影师,由于历史的偏爱,我才能成为这样一个幸运者。”[资料来源: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摄影杂志、天津日报等]

责任编辑:张玉

松岗人力中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