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一个衣架探路 三年营收过亿


卢刚亮拿着公司刚设计的一款产品


卢刚亮公司的产品

大洋网讯 五年前,卢刚亮还不知道路在何方;而现在,他已是广东小家电设计领域的佼佼者。五年时间,企业营收额实现从200万元到1亿元的突破,产品销售遍布全球。

与众多创业者一样,十多年前,卢刚亮大学毕业来到广东,成为一名“南漂”。如今,卢刚亮所处的工业设计领域,正站在了风口之上,作为“弄潮儿”,卢刚亮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做中国工业设计的“无印良品”。

2004年,卢刚亮从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作为新兴重点学科的本科毕业生,他算是“奇货可居”,许多高校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不过,阴差阳错,卢刚亮没有如愿成为一名教师。

毕业10个月开始创业

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卢刚亮打算到当时全国产业最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碰碰运气,由此在顺德开启了工业设计师的生涯。

那时候,“工业设计师”听起来十分新潮。但这一行业还处于萌芽期,全国没几家有实力、成规模的工业设计企业,也看不到形成大气候的征兆。

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命运安排,最后他进了一家刚起步的小型设计公司。直到现在,卢刚亮都感激这家公司:“正是因为公司小,所以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务,我都要做,从中得到了不少的锻炼。如果当时是在一家大公司,可能会比较安于现状。”卢刚亮工作了10个月的时间,就辞职出来创业。

“这样永远做不大”

卢刚亮的大胆行动,无非是来自于对自身专业的自信:“早期做工业设计的人,要么是从平面设计专业转型过来的,要么就是企业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真正工业设计科班出身的人比较少。”

当时在顺德排得上名的工业设计公司,平均也只有七八个人的规模,所以卢刚亮虽然是初起炉灶,但与那些稍早起步的公司比起来,没有本质的差别。

成立公司的最初几年,在卢刚亮看来发展得非常缓慢,“不温不火”。主要是给周边一些大型家电制造商及中小企业提供设计服务。卢刚亮做设计,对方获得知识产权,他则得到服务费。

直到2012年,卢刚亮的公司在顺德已小有名气,跻身到所谓“大”设计公司的行列。员工人数也发展到二十余人,但当时年产值才两百多万元,卢刚亮觉得:“这样永远做不大。”

卢刚亮当时在寻找一个好时机,“2012年正处于一个变革期,大家都在思考,工业设计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变革期里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次创业颠覆从前

卢刚亮说自己最大的特点是:不安分、爱思考。那时,他已经嗅到了新“风向”,“当时中国的工业设计已经接近欧美日韩工业设计市场,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无‘师者’,再往下发展,我们必须寻找工业设计独有的发展方向。”

卢刚亮说,中国市场巨大,工业体系极度完善,加上时代的造就,都为中国的工业设计的多元化、差异化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温床。

“目前有两个方向:一是继续深化发展工业设计服务链产业;二是以设计创新为核心驱动的实体产业。”卢刚亮坚信自己的判断:“珠三角有庞大的产业带,层次丰富多元。可以造就一个以工业设计为核心价值的新兴产业。”

这一年,卢刚亮觉得自己要进行的是第二次创业,“几乎完全颠覆了之前的业务”,在他看来,企业从那一年“归零”了。

用一个衣架探路

2013年开始,卢刚亮成立了一个以设计创新为核心价值的品牌。虽然“路”没走错,但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

卢刚亮设计的第一个产品,是一款便携式干衣架,它解决了“出差达人”的一个“痛点”。不过这一设计虽然获得了许多大奖,也被媒体报道了,最终却没办法转化为产品。

“当时没有一个传统制造企业愿意去生产。”卢刚亮也很理解,“当市场为零的时候,谁愿意去冒这个险?”

没有冒险,卢刚亮和团队只好“自力更生”,经过1年多的努力,这个产品终于被他们自己试产成功。

“传统制造企业的利润是15%左右,同样是这样一个供应链,我们可以实现50%以上的毛利润。”卢刚亮说,很多厂家正是从他那里得到了启发,开始向工业设计企业主动靠拢。

卢刚亮第一批只生产了两三千个衣架。衣架并不好卖,整整花了一年时间才销售完。虽然第一年销售额才200万元,但卢刚亮却觉得自己迈入了一条新轨道。

只是做了一个有心人

从这个小小的速干衣架开始,卢刚亮的公司进入了快车道。从2015年产值接近2000万元,2016年5000多万元,今年预计实现1亿元的目标。

“成长速度是飞快的,达到百分之两三百。”但对卢刚亮来说,2014年是一道艰难的槛。

2014年,当时他们还只有3个产品,也仅有200多万元的营收额。三个合伙人准备卖掉住房,凑足钱来完成更“疯狂”的梦想。好在后来遇到了一个贵人,适时帮他们过了难关。

2015年之后,卢刚亮的设计之梦又开启了一个新局面。他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又孵化了好几个品牌,“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可已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而不是传统模式,只收一点服务费。”

“虽说创业艰难,其实创业是很幸福的。”卢刚亮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有心人。他之后设计了桌面风扇、USB香薰机、智能灯组等20多个单品,这类创意个性化产品,卢刚亮和他的团队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前的市场已变得丰富多元,从功能购买转变为体验购买,从大众消费到小众细分。”在卢刚亮看来,这些都是传统制造企业不可能完成的产品,而工业设计企业则大有可为。

对话:“工业设计”风口刚刚到来

广州日报:你为何想去做小产品的工业设计?

卢刚亮: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曾经提到“缝隙产品,大有可为”,其实我们就是做这类产品。它能提高生活品质和体验,小而美,迎合现代年轻人的消费。

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从顶层思路上得到了一些启示,工业设计是创新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我们正是通过工业设计,“扣住”了提高生活品质的缝隙产品。

我们以前通常以为设计是一种静态的职业或技能,现在我们认识到,工业设计是一个动态且广义的概念,这样我们就从静态职业技法变成动态思维模式。

广州日报:缝隙产品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卢刚亮:现在小型的、个性化的产品,用户都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所以产品从审美、功能到体验都要很讨喜才行。

比如有这样一组灯非常智能。灯面就像一个屏幕,使用了内投影技术。这几个灯是关联的,可以放在老人、小孩或者病人的床头,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按一下,相关联的灯就能有响应。

将来,这些灯还可以即时显示手机上收取的信息。考虑到人体接触的安全性,产品用的都是食品级材料。

还有吸入式灭蚊器。传统的灭蚊器比较难看,而我们的灭蚊灯利用了美学里的“仿生”手段,做成一种抽象的蘑菇形态,哪怕放着不用,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装饰品。

广州日报:这种缝隙产品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卢刚亮:我们现在的产品,一半出口一半国内销售。出口主要是面对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

我们未来的目标就是做成中国的无印良品。中国目前还没有这种品牌,这是需要积淀的,这是我和我的团队未来最高级的创业诉求。

目前,以设计服务输出的传统企业还是占绝大多数,我们在寻找另外一种路径——设计驱动型企业。我们是全国最早一批的探路者,成功不成功还不知道,但我会拼尽全力。

我们将来想做中国第一个设计驱动型的百亿元级企业,工业设计行业正处在一个巨大的风口和分水岭上,近几年切入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这类似于早年互联网风口刚刚到来的样子。

文、图/广报全媒体记者杜安娜

光明临时工派遣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