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孩子不寂寞,家长不忧愁

    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参加小燕乐园活动后留影。资料图片


    “现在,我再也不用为如何安置孩子而发愁了!”马燕是三水区大塘镇一纺织企业的员工,在三水工作已有5年多,平日里最让她发愁的就是周末、假期带孩子的问题。然而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大塘镇“160工程”关爱成长项目让她再也不用为此事而烦恼。

    “160工程”关爱成长项目是三水区关爱异地务工人员子女众多举措之一。一直以来,三水通过实施积分入学制度,积极搭建各种平台、创新活动形式、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满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的文化需求。

    撰文:张秀蓝

    数千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假期不寂寞

    马燕与丈夫都在民企上班,按照企业轮班制度,他们周末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与许多双职工家庭一样,今年7岁的儿子放假的安置问题成为他们安排生活和工作的一大难题。

    2017年大塘镇“160工程”关爱成长项目是由三水区关工委、大塘镇关工委、大塘镇产业社区党工委等联合主办的关爱职工服务项目,从2017年9月9日—2018年1月27日每周末为有需求的企业职工提供托管服务。“小孩不仅有人看管,而且有专人辅导作业,还可以参加各种培训活动。”马燕说,不仅安全问题不用担心,孩子教育也省心,对于家长而言简直就是“福音”。

    事实上,每年寒暑假三水区关工委、区文体旅游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妇联、三水区文化馆等单位以及各镇街都会举办诸如“筑梦佛山”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小燕乐园等活动,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暑期公益培训。

    老家在湖南的杨佳敏是第六届小燕乐园的学员,就读于芦苞镇龙坡中学初二年级。5年前杨佳敏随父母一起来到三水,以前一到暑假父母都会将她送回老家,她在暑期期间主要是照顾幼小的弟弟。

    “今年暑假特别开心,第一次参加夏令营,不仅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还认识了很多朋友!”与杨佳敏一样,今年暑假300名来自三水区七个镇街的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参加了小燕乐园活动。

    他们走入佛山电力体验展馆、佛山科学馆,学习和了解各种有趣的科学知识;参加“最强大脑”训练课程,学习记忆能力提升技巧;游览芦苞长岐古村,领略岭南特色小镇风情、探寻三水古村文化历史,度过了一个别样的暑假。

    据不完全统计,三水区每年都有数千名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和低收入家庭子女受惠于三水区各职能部门、镇街举办的各类公益培训或者游学活动。

    公办学校近半生源为非户籍生

    “家离学校只有七八分钟的路程,很近!”邝伟澎是三水区西南街道第一批通过积分入学制度入读三水公办学校的学生。今年12岁的邝伟澎是清远阳山籍,2012年原本要被送回老家读书的他受惠于三水实施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积分入学制度,得以入读西南街道第六小学,留在了父母身边,从此不用再做“小候鸟”。

    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积分入学制度以学生父母在佛山工作年限、对本地贡献度等进行积分,按照积分高低排名录取安排他们免费就近入读公办学校。该政策实施首年,仅三水西南街道就招收了1250名非三水户籍小学生,占新生总人数的56.5%。“2012年秋季入学新生中有近90%的学生是非本地户籍的。”西南街道六小负责人介绍,近几年通过积分入读西南街道六小的非本地户籍生源是该校新生主体。

    据悉,2012年4月,佛山市出台《佛山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施办法》,首次在全市范围推广非户籍学生积分入学方法。而在此前,作为三水区外来人口大镇——白坭镇已于2010年率先试行非户籍人口子女积分入学,为全区乃至全市该项制度的全面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孩子的教育问题能得到解决,外来工就能安心在三水工作、生活。”在首位新白坭人联络员肜彦伟看来,积分入学制度让众多普普通通的异地务工者享受到了与本地人一样的教育福利。

    记者从三水区教育局获悉,2017年三水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共招收了10492名新生,其中户籍生5459人,非户籍学生5033人,非户籍生源占48%。三水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介绍,从近年招生统计数据看,80%以上的报读三水公办学校的非户籍学生都能通过积分入学分配到学位。

    据统计,目前,三水全区共有31013名非户籍学生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占在校总人数44%。

    ■观察眼

    关爱异地务工人员

    子女体现城市关怀

    当下三水正在打造百万人口中心区域城市,如何引入、留人成为了三水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异地务工人员作为城市人口增长的重要支点,如何确保他们的权益,让他们与本地居民一样享各种公共服务,近年来三水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教育作为基础性公共服务,与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一样,对于在异乡的务工人员而言,教育是真真切切的现实需求、刚性需求。孩子的教育是成为他们留不留在一个城市的重要考量。让人高兴的是,三水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近半生源为非户籍生,全区3万多名非户籍学生在校。

    这个数据的背后是很多异地务工人员家庭的幸福,他们不用再为孩子的读书问题东奔西走或者两地分居。教育公平让这些为这座城市奋斗的异乡人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幸福感。更可贵的是,关爱异地务工人员,三水不止于此。

    为没有假期的职工提供子女托管服务、为“小候鸟”提供丰富多彩的公益培训、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免费学习辅导……三水区各职能部门从异地务工人员的切实需求出发,以各种创新举措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升他们对三水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不仅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人文关怀,也是“友善三水”的重要内涵。

坪地劳务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