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日俄关系起伏 尚处互信酝酿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驻日本记者 张建墅

    今年,日本第四次安倍内阁成立;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且高度复杂敏感。明年,日本将举行自民党总裁选举,俄罗斯将举行总统选举。后年,日本平成年代将退出历史舞台,世界将迎来冷战结束30周年。

    截至今年11月中旬越南岘港APEC峰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见面会谈已达20次,建立了“良好的政治信赖和私人友谊”,亦推动着两国外交的互动和运转。日俄之间这种大国首脑外交确实十分罕见。

    日本政治学者、东北亚问题专家藤生健,日前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对安倍首相第二次执政以来,对俄外交的基本定位与成果、日俄与日中关系之间的联动、阻碍日俄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明年日俄关系动向等,发表了他的看法。

    日加强对俄外交主因是美国霸权衰退,副因是地缘战略需求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在安倍首相的“俯瞰地球仪外交”中,日俄关系被赋予何种地位?是如何开展的?

    藤生健:安倍首相的“俯瞰地球仪外交”,是指“不单纯着眼于两国关系,而是像观看地球仪一样俯瞰整个世界,立足于自由、民主主义、基本人权、法治的基本价值观,战略性地开展日本外交”这一方针。乍一看,这像是崭新的外交方针,但本质上不过是冷战型“封堵政策”的延伸版。在1989年以后的国际形势变化中,日本承袭以日美同盟为主轴的“军事封锁大陆”路线、以联合国合作和亚洲协调为主的“构建新集团安保体制”(即非对称封堵)的两方面外交安保政策选项,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则大幅倾向了前者。

    坚持日美同盟路线,可以不必付出政策转换代价,同时维持同盟的代价相应升高。日本为了支付同盟的代价,选择了强化对美合作以维持美国世界霸权的选项。向伊拉克和印度洋派遣自卫队,还有解禁集体自卫权,都是其表征。

    作为日本政府的认识,“中国威胁”前所未有地增大,本应成为对抗基轴的美国如今却在弱化对亚洲的干预。但日本觉得还是有必要做点事情来加以封堵。不过,美国霸权正出现衰退,冷战时期的对美一边倒政策的风险正变得变得越来越大。于是,日本就产生了开展广泛性外交、通过创造广大的“面”来包围中国、达成维持东亚安保均衡的意图。安倍首相宣布“俯瞰地球仪外交”方针后,首次出访的国家选定印尼、泰国、越南等,当年还访问了东盟10国,足以说明这一点。

    日俄外交,以往以领土、能源问题为主的双边特性较强;由于“中朝威胁增大”,日本便出现了“持续改善日俄关系、谋求离间中俄”的课题。

    记者:单纯的政治意义上的外交之外,日本是不是还有别的考虑?

    藤生健:当然还有。比如,日本不得不与安保政策并行考量的是核政策。在发生过世界最严重核电事故的日本,即使是自民党政权,也迟迟不能推动核电站重启进程。在核技术上,以建设第四代反应堆为目标的快堆开发项目失败,原型堆“文殊”已被决定报废。日本政府正决定继续与法国合作建设实验堆,但是法国的技术非常不稳定,获得成果的预期较低。而在这个领域技术上领先的是俄罗斯。如果考虑到后美国霸权以及后石化燃料时代的话,日本是难以放弃核这一选项的。日本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堆积如山、无处安置,不断接近极限,作为其最终处理地点,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显得非常有吸引力。

    日俄存在政治温差,安保关系构建进程有起伏

    记者:近五年来,日俄首脑外交频繁,达成了哪些主要成果?

    藤生健:2016年5月,日俄首脑会谈在索契举行时,普京总统用尊称“您”跟安倍打招呼,而安倍则应以“弗拉基米尔”和“你”。在俄语中,“名字加父姓”对亲近朋友来说也是有礼仪的称呼,在正式场合一般没有对他人直呼其名。普京和安倍之间的“温差”是显而易见的。

    日本内阁府实施的外交舆论调查显示,在第二次安倍内阁成立时的2012年,对“对俄罗斯是否有亲近感”的提问,回答“有”者占受访者的13.4%;到2016年,这一比例上升到19.3%。与此同时,对“对中国是否有亲近感”的提问,回答“有”者在2012年是26.3%,2016年降为16.8%。可以推测,日本国民对华感情的恶化、对俄感情的改善之间是有关联的。

    这期间,日俄外交的最大成果,是实现了日俄外务与防卫部长会谈,即所谓2+2机制。不过,该机制因2014年3月俄合并克里米亚半岛的问题而中断。今年3月该机制时隔三年半后重新启动,又因俄在北方领土部署地对舰导弹等增强军备动作、日美韩强化针对朝鲜反导态势等因素,正出现日俄意见对立表面化的事态。

    经济合作方面,首相官邸和经济产业省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呼吁国内企业加强对俄投资与合作,但日本企业方面反应非常慎重,不见得会有日俄双方所期待那样的进展。

    日俄首脑与安保高层外交进程充满起伏曲折

    记者:日俄领土问题与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目前还未看到取得突破性成果,主要原因在哪里? 藤生健:日俄关系之所以未能如期待的那样取得进展,其主因是双方担忧与诉求并不对称。俄方将北约视为主要敌手,希望避免遭受日美欧联合夹击,希望俄日关系得到改善。与此相对,日方认为中国是最大威胁,应当构建对华包围圈,希望谋求离间中俄关系。

    另外,日本还要时时窥探白宫的脸色,存在“在不惹恼美国的范围内”处理日俄谈判的政策心理局限。俄罗斯对只能在日美同盟关系限制下开展外交的日本怀有难以消除的不信任感。比如,对于重视鄂霍茨克海防卫的俄罗斯来说,“北方四岛”一旦归还(给日本),被用来建设美军基地,那只能是恶梦一场。

    普京总统多次提到“中俄解决边境问题需要40年”,其关键意思是,在日俄之间,尚不存在可以匹敌中俄之间那种信赖与合作关系。

    记者:俄罗斯明春将举行总统选举,这对日俄关系乃至东北亚的稳定繁荣可能产生何种影响? 藤生健:关于明春的俄罗斯大选,到目前为止并未出现比普京更有竞争力的候选人,普京再次当选几乎没有意外。问题的重点是,普京能否维持甚至超过2012年大选时所获得的63%高得票率。俄民间机构今年9月举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普京总统的支持率高达83%,预料今后大幅下挫的可能性不高。因而,只要普京以高得票率再次当选,那么,对日俄关系、对东北亚关系都不会有太大影响。

    美国仍是日俄深化互信、合作的最关键阻碍因素

    记者:对今后日俄在中东、远东与北极地区,以及在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态势,你有何看法? 藤生健:安保领域,日本和俄罗斯存在诸多利害关系不一致的地方,“同床异梦”式的相关交涉会持续下去。相反,在能源领域,日俄利害关系一致的地方则较多,虽然充分的合作尚未得到推进。仅以此而言,能源销售外部市场的多元化,正成为俄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日本被视为最有潜力的能源出口对象。同时,日本进口天然气约六成源自中东、非洲和东南亚地区,需要经由东海运抵日本。由于日中关系处于紧张状态,能源进口市场的多元化是日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去年12月普京总统访日时,俄方有报道称,日俄两国首脑确认了对萨哈林-北海道之间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的共同关心,估计具体推进尚需时日。另外,如前所述,尽管尚未进入研究现状,但在核与核能政策方面,俄罗斯对日本来说是富有希望的潜在合作伙伴。当然,日本国内以亲美派为中心且对俄持警惕立场的势力强大,导致这方面还未能实现具体性合作。

    记者:安倍首相今后将如何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取得外交关系的平衡?

    藤生健:美国将俄罗斯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视为最大的安保威胁。看起来,特朗普总统有尝试推动美俄相互谅解的意思,但美国政府内部反对声音多,国民舆论态势也比较严峻。

    安倍首相一方面声称要深化日美同盟关系,另一方面又要试图改善对俄关系并建立互信,这本质上并非易事。还有,在美国看来,俄罗斯是比中国更大的威胁;而在日本看来则恰好相反。正是这一点,使得日美两国的东亚外交多有龃龉。其结果是,美国对日本所能容忍的是,日本必须在不影响美对俄外交方针的范围内发展日俄外交。具体地讲,比如在日俄争议领土谈判问题上,如果出现日本就“返还两岛”妥协并缔结日俄和平条约事态的话,美国首先是不能容许的。

    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之后,欧美各国对俄实施经济制裁,日本虽然与之协同步调,但态度相对消极,仅对俄实施低水平的制裁。日本这种对俄轻微、温暖的态度,可能会得到持续。相反,从俄罗斯方面看,美国对日本的影响实在太强了,因此俄罗斯信任日本的风险太大。于是就形成了俄方“不能对日作出较大让步”的谈判架势。

    日俄有望迎来一个推动双方稳定谈判的时期

    记者:有关明年日俄外交的展望,站在日本的立场上,您认为有何值得关注的机宜或事情?

    藤生健:当前朝鲜核导威胁持续,日本正陷于迫不得已提升对华外交比重的境地。

    明年3月,俄将举行大选。明年9月,日本将迎来自民党大会及总裁选举。普京和安倍被认为将会分别胜选。这期间,日俄双方在处理两国关系上的态度均将转向慎重求稳。如果普京和安倍均当选的话,意味着在安倍的下一个自民党总裁任期内,即2021年9月之前,可以确保有一个让双方稳定推动谈判的时期。

    普京总统2016年12月访问日本时,与安倍首相共同将2018年确定为“日俄文化年”,所以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会得到加强。

    所以说,日俄关系看起来难有剧烈变化或显著改善,眼下暂时似乎还是酝酿日俄两国信赖关系的时期。 

    中青在线东京12月19日电

沙头角临时工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