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李万碧:唯有诗歌不能被辜负

    华龙网12月28日讯 李万碧,女,1963年生,重庆作协会员,笔名立原依依、李佳筑、李看蒙,重庆市江津区珞璜镇人。8岁的她身高仅1.3米,全身关节僵硬,肢体重度残疾,只能用两根食指突出的关节,敲打同样僵硬的键盘,用诗歌支撑自己的人生。

李万碧(左)钟雄(中)卢玲(右)    突遭疾病 人生无望

    小学二年级时,8岁多的李万碧左脚脚踝突然肿胀起来,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从那时起,李万碧的身高不仅停止生长了,而且肌肉和骨节也开始慢慢萎缩,最终导致行走失衡。最初靠妈妈背着去上学,后因妈妈要上班挣钱养家糊口,她只好跌跌撞撞地独自往返学校,她不能摔倒,因摔倒后自己不能站起来,必须求助路人。常人十几分钟的路程她却要走一个小时才能到达。

    初中毕业后,李万碧已经处于半瘫痪状态,再也无法上学读书,每天只能以看书打发时间。毫无希望的生活,愈发严重的病情,以及贫困的家庭,曾让李万碧想到自杀。她一度认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个错误,只会拖累家人。

    偶遇《星星》 重燃希望

    天无绝人之路。1993年,李万碧无意间看到一本《星星》诗刊,这是她第一次接触诗歌:“我像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突然知道我要的是什么了。”由于她对文字的热爱,诗歌的追求,于是她自费订了一年的《星星》诗刊,一天,她在上面看到一则广告,四川省阆中市在举办诗歌函授学校,她花15元报了名,可以学习半年。

    从此,李万碧开始写诗,诗歌成了她宣泄心中的郁闷,抒发对世间万物真切感受的最好载体。她身上随时揣着纸笔,灵感乍现时,就记下来。甚至半夜想起什么也要爬起来写。

    如今,李万碧已创作诗歌300多首,先后写过《父亲》、《母亲》、《女儿》、《爱情鸟》、《轮椅》等,她以残疾人独特的视角,抒发着对生活的感悟。她的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名城文学》《重庆文苑》《沃土》《当代诗刊》《文学周刊》等诗刊杂志。

    社会关爱 诗集出版

    2008年6月的一天,重庆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一名女记者,到珞璜镇采访李万碧。“你用尽心血写出这么多的诗,你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出版一本自己的诗集吧?”女记者的话,深深触动了李万碧,她渴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出诗集。出一本自己的诗集谈何容易,对于李万碧这样一个靠低保过生活的困难家庭来说,更象是天方夜谭。

    2008年,任正铭在江津作协年会上认识了李万碧,并专程到她家中采访。后来,一篇名为《诗歌为伴 1.3米的她快乐生活》的文章在《重庆晨报》刊发,一时激起了中国网、新浪网等全国十多家网站和报刊转载。重庆电视台、《重庆商报》、《重庆晚报》、《江津日报》、江津电视台竞相采访这位偏居一隅的“精神富有者”。新闻媒体的关爱,让在诗歌领域独自默默耕耘了十多年的李万碧,连同她的诗歌走入了人们的视线。而这也感动了任正铭,他愿意承担起帮助李万碧出版诗集实现愿望的任务

    2012年,诗集《闪烁的瓦砾》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14年,重庆市残联和重庆市文化委组织的重庆市残疾人文化月活动残疾人艺术作品大赛评奖活动中,她的诗集《闪烁的瓦砾》获得(文艺类)一等奖。

    幼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病魔吞噬了她的自由,她的人生烙下矮小、畸形的印记。在痛苦孤寂中,她偶遇诗歌,在诗歌中畅游。从此她的灵魂,她的人生和诗歌结缘。或许在别人看来李万碧的身体是残缺的,但因为诗歌让她的灵魂得以完整;或许在别人看来李万碧只能永远待在轮椅上,但因为诗歌带她的思想去了远方。

深圳福田区劳务外包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