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创新发展北京对标高精尖

  科技创新是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和高精尖经济结构紧密结合起来,以国家战略需求引导科技创新方向,以科技创新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不断增强首都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将为首都经济提供持续的驱动力。

  关键词1:“三城一区”

  原文:要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

  解读:报告提出,要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编制完成“三城一区”规划,促进协同联动发展。

  中关村科学城要聚焦,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为目标,着力提高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开放和聚集能力,着力补齐优质创新要素,着力促进不同创新群体深度融合,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打造创新型服务政府、强化城市创新形象,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中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怀柔科学城要突破,建立国际化、开放式管理运行新机制,深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开工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引导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国际资源广泛参与,促进科研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构建从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到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创新链。

  未来科学城要搞活,鼓励入驻央企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引入民营研发机构、创新企业、高校等多元主体,聚集提升投资孵化、科技服务等创新要素。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优化提升,建立与三大科学城的对接转化机制,统筹大兴、通州等空间资源,与顺义协同发展,抓好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提高外资引进和开放发展水平,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三城’虽然定位各有不同,但都聚焦研发;承载‘三城’的‘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则是现代高端制造业基地。‘三城一区’专业分工,定位差异性很强。”在首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看来,“三城一区”的顶层设计,是提升北京在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中打造的基础性条件,未来对于北京经济,特别是产业结构高端化、形成北京经济发展核心能力的基础性工作。

  “三城一区”的定位与北京长久以来在城市、文化、科研方面所处的地位密切相关,国内其他行政区划很难复制。陈及认为,“‘三城一区’的顶层设计如果能够扎实落地,对北京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包括环境发展,都能创造一个好的开局条件。可以预言,‘三城一区’将成为北京产业结构调整、面向国内外市场很难被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2:高精尖

  原文:落实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解读:报告提出,“对标国际一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具体来说包括:落实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升金融、文化创意、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制定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计划,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壮大,做好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和一批示范工程项目。设立产出效益、产业人口密度、研发投入强度、资源环境约束等产业指导标准,落实高精尖产业用地用房政策,实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上市融资、产业投资、人才引进、外资开放等一揽子政策措施。通过统筹产业布局,推动全市产业向重点园区聚集、园区产业向主导产业聚集、主导产业向创新型企业聚集。

  在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北京正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培育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节能环保、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以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北京实现“瘦身健体”和“提质增效”。

  不久前,北京市出台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文件,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新能源智能汽车、人工智能十大产业分别编制了指导意见。

  高精尖产业是由具有“高级、精密、尖端”特征的科学技术、产品工艺、先进发明等产业业态构成的集合,具有高端化、高带动、高价值、融合化、集约化等特点。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示,“发展高精尖产业、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对首都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北京正在由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变为疏解功能谋发展,减量发展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这也释放了城市发展的新信号:更注重质量、更宜居,让人们生活更美好。”在赵弘看来,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是实现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基本要求,也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实现了高精尖经济结构,才能让北京用最少的资源占用做更多的事,这也是北京处理好都与城关系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3:中关村

  原文: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引领支撑作用,加大先行先试力度。

  解读:报告勾勒出中关村示范区未来发展的路径。这包括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在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改革、生物医药材料通关便利化等方面,争取实施新一批创新政策。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增强科研人员的改革获得感。推进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完善创业投资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工作。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在朝阳望京、中关村大街、未来科学城等试点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新增一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打造全过程的科技孵化服务链条,统筹“一区多园”发展,加强对分园创新发展的考核评价和产业定位引导,改革完善分园管理运行机制,发挥中关村发展集团在整合创新资源方面的市场化平台作用,探索引入国际化专业团队参与园区管理。

  赵弘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为其中的“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增强科研人员的改革获得感”、“统筹‘一区多园’发展,加强对分园创新发展的考核评价和产业定位引导”两点特别点赞。

  “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在破解科技政策‘最后一公里’问题上非常重要。”赵弘说,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关键在人才,人才能不能释放创造力关键在政策。

  赵弘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说,无论是中央还是北京,对科研人才支持的政策方面都非常明确,不断进行探索与破冰。“但在实际中,还存在一些政策落地不够,科研人才还面临着‘最后一公里’的尴尬。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科研人员不得不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科研活动,忙于繁琐的科研经费报销,耽误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也面临着财务风险。”

  据赵弘介绍,目前包括山西在内的很多省市在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方面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更应该发挥先试先行的示范作用,在破解科研瓶颈约束方面求突破,极大地释放科研生产力、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同时,赵弘认为,“统筹‘一区多园’发展,加强对分园创新发展的考核评价和产业定位引导”能够明确各园区的导向以及协同发展的导向,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他建议,“要让各个园区差异定位,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创新集群,推动成本较大幅度的下降,提升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效率”。

  关键词4:全面开放

  原文:以更高标准推动全面开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解读:报告指出,要制定国际化服务环境和服务能力提升计划,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发展环境。全面完成服务业扩大开放两轮试点任务,抓好试点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建设,培育形成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服务业“北京品牌”。

  据了解,2015年5月起,北京作为国内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聚焦科学技术服务、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文化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商务和旅游服务、健康医疗服务六大领域启动实施改革开放举措。去年6月,***批复《深化改革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同意北京在试点期内继续深化改革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推出新一轮85项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其中包括10项开放措施和75项改革措施。

  目前,部分扩大开放举措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在放宽航空维修业外资准入限制后,国内首家外资控股的飞机维修合资公司可为首都机场100多家航空公司提供国际一流的航线维修服务;支持外资机构依法申请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后,全球知名银行卡支付机构VISA、MASTER已在京完成注册。

  在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看来,作为全国惟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北京享受到了***批复的多项特殊优惠政策,这对于北京引进外资、充分利用国际先进企业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助益颇多,“例如,允许新设或改制成立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或者外国银行分行在提交开业申请时可以同时申请人民币业务;允许外商投资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企业”。赖阳直言,去年***批复了北京新一轮服务业开放措施,今年就是新政落地的重要一年,新政涉及的多个领域,都尚有巨大潜力待挖。

  北京市商务委副主任申金升曾公开表示,现有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措施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和市民生活相关的领域,例如文化、医疗等,通过集聚国际高端要素,为北京市民提供了新的服务供给,这将促进北京消费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关键词5:民生获得感

  原文: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读:报告指出,要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成1200公顷住宅供地,扩大住房供给,稳定市场预期。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每个区至少建设一个紧密型医联体,完善预约挂号系统,严厉打击号贩子,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推进新建小区养老设施配置标准化,年内新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50家,加强农村地区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实际上,北京租购并举市场已经建立了一段时间。去年9月,北京市住建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要求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租赁住房用地保障,通过在产业园区、集体建设用地上按规划建设租赁住房等方式加大租赁住房供应。在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赵秀池看来,租购并举对促进职住平衡、缓解北京“大城市病”将起到明显效果,新政策落地后,住房租赁市场快速发展,将有更多人选择在单位附近就近租房上班,告别每天早晨集中从四环外涌入中心城区的情况,大大缓解当前早晚高峰交通拥堵的现状。

  而在医疗方面,去年5月,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将开展第一批专科医联体建设,包括心血管内科疾病、呼吸内科疾病、神经内科疾病、妇科疾病、骨科疾病、内分泌疾病、眼科疾病、儿科疾病八个方面的专科医联体。当时的数据显示,北京建立了由50家核心医院、558家合作医疗机构组成的53个区域医联体,覆盖了北京市16区,基本形成了医联体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格局。

  随着北京老龄化加剧,养老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市老龄办副主任蔡双此前介绍,2016年,北京启动养老服务驿站试点工作,采取政府负责设施提供,各区、各街道为社区无偿提供场地支持,专业化养老服务企业运营的操作方式进行。2016年底,全市已建成养老服务驿站150家,七成实现了品牌连锁经营。而到2020年,全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总数将达到1000个,基本做到老年人较多的地方全覆盖。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方彬楠 张畅 郭白玉 赵述评 刘凤茹/文 李烝/制图

深圳桂园劳务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