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China”成高频词 西方媒体头版最近被中国承包

  原标题:最近,西方媒体的头版被中国承包了

  最近,“中国”频频登上西方主流媒体的头版及封面。

  11月11日,德国《明镜周刊》刊载中文汉语拼音“xing lai!”(醒来)作为封面标题,并配以红色的背景衬托黄色字体,视觉冲击力十足。

  这期封面文章以“觉醒的巨人”为题,用长达9页、6000多字的篇幅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文章称:“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世界的格局,但又不同于以往任何超级强权,中国不热衷于搞意识形态之争,而是更务实地增大自身体量。”这篇文章也被《欧洲时报》称为近年来欧洲媒体针对中国最客观的评论。

  11月13日,最新一期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以中英文写着“中国赢了”,这是《时代》周刊封面第一次出现两种语言。在内文《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一文中,作者布雷默指出,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实力的国家。

  10月15日,法国第二大报纸《世界报》在头版头条以超大汉字“中国,强国崛起”作为封面,并且用了8个版面介绍强大的中国。在第一部分,《世界报》清晰地写道:“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世纪。”

  “不约而同地用中文标题”,“夸中国”,这次西方媒体报道的画风出奇地一致。虽然文章中对中国制度和发展的刻板偏见依然若隐若现,但正视中国的崛起已然成为趋势。

  “China”渐成国际高频词

  实际上,近年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度是越来越高。10月14日—16日,美国探索频道的三集电视纪录片(《中国:***时代》)播出,这是国际主流媒体首次播出全面、系统解读******治国理政思想的节目。

外国记者在十九大新闻中心拍照留影。胡庆明摄(人民视觉)

  作为世界观察中国发展的最佳窗口,中共十九大吸引了全球媒体得关注目光,来自134个国家的1818名国际媒体记者前来报道,创下历史记录。

  仅今年上半年,路透社涉华报道量就高达2.5万多篇,《华尔街日报》6000多篇,美联社今年以来的报道量5016篇。

  其中,最受关注的话题是中国工商业,高达601篇,可见外媒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浓厚兴趣。排名靠前的话题类型还有中国投融资、中国外交、中国环保以及军事领域,报道量都在上百篇,受关注度均较高。

  西方媒体看中国:

  从偏见、唱衰到正视、反思

  长久以来,欧美等西方大国在国际舆论格局中占据着垄断地位。中国在世界上的国家形象,也是由以西方媒体为主的全球性媒体所构建。由于意识形态、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出于政治的需要,西方媒体过去对中国的报道往往充斥着傲慢与偏见。

  20世纪50年代以来,面对一个新生的共产政权,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采取敌对的态度审视中国。这些国家的政府及其媒体用“妖魔化的报道”大肆攻击中国,并预言中国政府很快就会垮台,此即中国“崩溃论”。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面对日渐成长的中国,西方出现了一股声势不小的所谓“中国威胁论”。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和实力的不断上升,及中外交流的加强与拓展,那种明显违背事实的歪曲报道很少看到了,但西方对中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活动的有意无意的片面化报道与误读并没有完全消失。 

(来源:@CGTN)

  曾经常驻巴黎20多年的郑若麟先生说,西方媒体最关注中国什么呢?一个中心,就是中国的“专制体制”,凡涉此的新闻,一定会大报特报。三个基本点,一是人权问题;二是西藏、新疆、台湾、香港等地区问题;三是中国在工业化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负面的情况,比方说污染、权益争执等。

  几十年间,西方媒体的对华报道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及中国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西方媒体不得不开始正视中国的全球地位。特别当西方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在新一轮“准萧条”的金融危机冲击下,显得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时候,西方知识界整体开始了深刻反思。

  2012年1月,《经济学人》推出“中国”栏目,这是自1942年开辟“美国”栏目之后,70年来首次单独为国家开辟栏目。

德国***默克尔与中国企业家马云(资料图)

  2013年,德国在柏林成立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该研究机构每周都会发行网络杂志《中国亮点》,研究中心负责人海尔曼说,“德国人对中国了解太少”。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越来越真实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新闻中心之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增强,在国际传播中与西方媒体取得平等话语权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中国许多新闻机构都加大了驻外分社建设力度,中国的真实声音越来越容易传到世界各地。

  中国驻外使领馆以及海外中资企业对外国媒体也更为开放,敢于并愿意接受外国媒体的采访,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当前世界信息体系日益“去中心化”,信息权力的分散导致西方媒体越来越难垄断消息源。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外国人通过互联网、中国商品、与中国人的接触、到中国实地经商留学、旅游考察等方式可以更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媒体无法再肆意屏蔽受众视野,进行歪曲报道。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国家形象在2013-2016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国际贡献度逐渐得到世界认可;航空、航天、高铁、医药学的进步带动中国的科技形象成为亮点;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迈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迈向中国品牌,“中国制造”日益成为国家形象的闪亮名片。

责任编辑:张建利

深圳南湖劳务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