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习惯L型底部波动 放眼长远改革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9月14日讯

证券时报记者  许岩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8月份工业、投资、消费等数据继续回落,但加上此前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物价、外贸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未变。但连续两个月数据放缓又不可避免引起一轮对经济形势的讨论。

今年以来围绕中国经济的讨论可谓空前热烈。目前,对经济形势仍然有两种看法,“经济新周期”、“经济拐点论”。随着经济数据的波动,“经济新周期”、“经济拐点论”交替出现,“唱空”、“唱多”混杂,但都缺乏理性的分析。

乐观有乐观的理由:中国经济今年以来表现出超一般的韧性,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涨幅达6.9%,相较去年全年6.7%的涨幅出现小幅反弹。其中,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1%,以共享经济、旅游、智能产品等为代表的消费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结构性亮点。

微观经济数据表现同样亮眼,代表制造业经济效益的PPI保持高位运行、外贸进出口强劲,同时财政收入、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物价总水平稳定。这些种种向好的势头,让人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拐点论也有其支撑的理由:企业提质增效的动力尚显不足、民间投资依然比较乏力、金融风险有所体现、高房价和高库存并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依旧没有转变,外部面临不确定性等。

其实,无论是“新周期”还是“拐点论”都缺乏理性的分析。新常态、“L”型,均能够最准确描绘当下经济,这一点也被业内一致认可,但却没有理解其真正涵义。 “L”型的定义已经无数权威人士定义过了:这是一个非常近似地从高位回落并在回落之后保持在窄幅波动区间,从而把它抽象地描述为L型。

从2010年二季度后,中国经济在波动中下行。2016年下半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价格开始回升,工业生产趋稳,企业盈利水平改善,经济增速逐步趋于稳定,波动幅度明显收窄,也被认可为L型底部。这一过程中,短期运行确实存在向上、向下的拐点,但这是中长期增长趋势基础上叠加的波动,并非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改变。

此外,供给侧改革实施以来,产业结构在变化,不少经济统计指标受到影响。必须多维度观察中国经济,重视经济指标之间的交互验证,避免基于单一指标、传统指标对经济形势做出片面、错误判断。

经济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对中国这样人均近万美元的巨型经济体而言,要实现转型升级是个巨大、复杂的工程。我们要适应处于L型的底部阶段,不要因为数据短期的起伏而波动。更何况,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切不可盲目乐观,但过分担忧中国经济下行也实无必要。

放眼长远,中国经济能否转型成功,还得看供给侧改革。为此,“三去一降一补”仍需坚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还要快马加鞭。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劳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