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国产除颤仪应用落地受阻 迈瑞发力“科研+科普”

    本报记者 肖玫丽 北京报道

    国内急救系统中的自动体外除颤仪(即AED)正遭遇这样的尴尬:一边是猝死人数在增加,一边是急救设备AED在闲置。

    AED是通过电击的方式让心脏骤停的人恢复窦性心律,又被称为“救命神器”。跟其他医疗器械一样,除颤仪在国内也经历了外资垄断、国产设备破壁研发、国产替代进口的成长路径。目前以迈瑞为首的国产除颤仪生产者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

    迈瑞医疗国内营销系统副总经理徐超如此总结除颤仪国产化的意义:“研发过程是很艰辛的,中间要绕过上千项专利技术壁垒。但中国每一年有55万人口是死于心源性猝死,其中90%都是发生在院外公共场所,被救治的只有1%。而过去十年中,美国、日本装备了大量除颤仪在各种各样的场所,心源性猝死的救活率从4%升到40%。”

    从进口到国产

    发达国家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置AED已经是常态。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就对急救队员、消防员、警察等急救工作群体及普通民众进行AED使用培训,在人群聚集地、心脏病易发场所比如机场、车站,甚至有些飞机上也配置了AED。

    记者了解到,急救心源性猝死的黄金时间仅有短短的4分钟。4分钟内除颤,患者生存率可达50%。否则,即使病人存活下来,也极有可能造成脑死亡。由于交通状况等原因,急救车4分钟内很难到达现场。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AED在国内属于新鲜事物,2006年前后AED开始进入中国,但设备生厂商几乎全是外资企业。根据迈瑞此前披露的招股书,其除颤设备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卓尔医疗、飞利浦和瑞士席勒,全是外资企业。

    徐超坦言:“这一项技术之前是欧美企业垄断的,但迈瑞2004年就意识到这是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城市文明和健康保障的标志,所以迈瑞开始自主研发这个技术。”

    据了解,迈瑞从1996年跟除颤仪结缘,研究双相波技术。2004年,迈瑞正式立项除颤相关核心技术产品化预研,随后进行高端除颤产品的开发。从2009年开始,迈瑞先后向市场推出中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品双相波除颤产品BeneHeart D6、中国第一款双相波AED产品BeneHeart D1,填补国产除颤仪多项技术空白。

    迈瑞官网显示,其心电与除颤产品线已包括BeneHeart D 除颤系列、AED 系列、BeneHeart R 系列。其中,迈瑞在中国AED市场占到了20%以上的份额,并将产品卖到了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应用阻力重重

    研发破壁了,但AED的普及应用却不及想象中那么顺利。上海瓴豆总经理钟宏越告诉记者:“除颤仪国产的占比肯定不小了。但应用上要看是在公共设施还是在医院,医院应用除颤仪救命的、必备的,而AED在国外非常流行,但国内差太多。”

    徐超也坦言AED上市后销售障碍非常大。他说:“第一大障碍就是法律,有机场安装了三十几台除颤器,但还是死了三十多人,原因是大家不敢去使用,怕担责任。后来国内正式立法,迈瑞也在各种场合推广、普及这一设备。”

    2017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民法总则》中一项被称为“好人法”的条款,即第一百八十四条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生效。

    法律问题得到解决,观念的转变却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科普。徐超指出:“大家还是会认为患者被医务人员救可能还被救活,但由普通人操作AED来救可能就死了。这一点是需要企业去进行市场教育的。”

    迈瑞的方式是,一边通过技术研发和批量生产降低除颤仪价格,一边通过AED捐赠进行科普教育。

    迈瑞招股书显示,其除颤仪2016 年的年产量由前一年的9945台提升为13231台,销量由前一年的9509台提升为12588台。2014年至2016年,一台除颤仪的平均售价已由20778.31元下降到17***2.94元。

    仅2016年度,迈瑞为全国各大城市的公共场所及高校累计捐赠AED设备500余台,包括深圳机场、上海机场、西安交通大学、泰山景区等。2017年迈瑞还在加大捐赠力度,目的是普及院前急救理念,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

    徐超进一步说:“我们董事长李西廷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这个产品线是不挣钱的,但是这件事还是要做,因为是功德无量的事。”


深圳龙岗区劳务中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