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玉米地变瓜菜大棚贫困户住民俗新居

>>脱贫攻坚看变化
   开栏语:脱贫攻坚,贫困户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贫困村里又发展了哪些产业?为了更好地展示脱贫攻坚新变化,2018年伊始,我们再次走访了一些去年曾经报道过的贫困村,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变化,探讨脱贫致富路径。
   近日,几声汽车的鸣笛声打破了宜川县丹州街办王湾村的宁静,一辆小货车拉着过冬取暖用的火炉开进了王湾新村。此时,在村口等候已久的村民在帮扶队队长杨华的组织下,主动上手把车上的火炉卸了下来。贫困户王保群和妻子将刚刚领来的崭新火炉摆放好,高兴地说:“前几天刚刚分到新房,帮扶队又把取暖的火炉送来了,我们村真是一天一个样。”
  村里有了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
   说起王湾村的大变化,村子的帮扶队队长杨华最有话语权。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宜川县财政局收费中心成了王湾村的包扶单位,收费中心主任杨华担任帮扶队队长。当时的王湾村共110户377人,贫困户达到了45户126人,群众依靠种植玉米为生,收入微薄,许多人仍居住在年久失修的窑洞或简陋的土坯房里。面对村子党支部动力不足等问题,如何让王湾村尽快摘掉“穷帽子”,走上致富路,杨华犯了难。
   面对这样的情况,杨华就组织村干部和收费中心会计管理局党支部召开联席会议,在会上,收费中心会计管理局党支部书记张群涛说,要推动村组发展,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必须有一支积极向上、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他建议通过支部联建的方式,发挥机关党支部优势,以集体的力量把王湾村党支部建设成一支凝聚力强、充满活力的党支部,发挥其引领作用,形成王湾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核心力量。
   为了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会计管理局党支部与王湾村党支部结成对子,加强了对村上党员的管理,抓好“三会一课”“党员目标管理”等制度的落实,带领党员赴瓦子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学习教育活动,同时成立了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明确了支委成员的分工,建立起值班坐班、考勤考核、民主评议等系列考核制度。很快,一支以王湾村党支部和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为核心,凝聚“四支队伍”的强大脱贫攻坚力量组建起来,全村一扫过去松散、低效的工作局面,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谋,村里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全面改观。
  贫困户搬进了特色民俗新居
   脱贫攻坚,产业是关键。为了帮助王湾村建立长远、有效的脱贫产业,村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依靠集体力量,研究确立了“产业转型谋发展、旅游带动促增收”的工作思路,借力“万企帮万村”政策号召,探索推行了“贫困户+公司+党支部”的村企联建模式,流转或入股联村企业土地359亩,利用扶贫资金入股企业25户,开发建成瓜菜大棚采摘园110座,鱼蟹水产养殖园56亩,牡丹高粱观光园567亩,产业展销平台210平方米。还新建了特色民俗新居48院,对人居环境差的村民进行移民搬迁。
   短短一年时间,王湾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的玉米地变成了连片的瓜菜大棚、牡丹高粱观光园和雪桃基地。让杨华他们没想到的是,2017年8月,王湾村的大棚瓜因与旱地瓜同步上市,遭遇了滞销,瓜农们急得团团转。这时,站出来解决问题的,依旧是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他们及时成立了一支卖瓜队,进企业、找关系、搞销售,最终卖瓜队组织6家企业为群众售瓜达1万余公斤,成功解决了种瓜群众的后顾之忧。 华商报记者 张建全 通讯员 杨大江  

深圳新安劳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