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硅谷小学院”营造环境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

  在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有一个“硅谷小学院”,其中充满了童趣的创新实验室里有一面“发明墙”,密密麻麻地贴满孩子们400多个大大小小的发明——这些获得了国家专利申请号的小创造,都来自于生活中的点滴。喜讯近日传来:齐一小学被评为新一轮的上海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又刚刚成为上海两所“全国知识产权特色校”之一。

  这些孩子们的创意和作品,都来自于一个指导老师——58岁的科技总辅导员阴亮,一个“淘金者”:在他的眼中,孩子们的一句话、一幅画,都可能是一个金点子;在他的世界里,生活中的每一处都有发明和创造。在齐一小学的这个“小硅谷”里,他被孩子们亲切地唤作“硅谷之父”。

  淘金者

  每个进入齐一小学的孩子,都要完成一项特别的“家庭作业”:想一个“创意金点子”——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幅画,只要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就是阴亮眼中的好主意。齐一的孩子,每人都会随身带着一本创意小本子,看到好玩的,想到有趣的,都可以随手记下来。

  在“硅谷小学院”的门外,陈列着齐一小学十年来孩子们的创意金点子。阴亮把每个孩子的金点子装订成册,空闲的时候,他会翻阅这些充满了童趣,又天马行空的创意火花。阴亮把自己叫做“淘金者”,每年他都要从1000多个新点子中大浪淘沙,找出那些让他眼前一亮的创意,然后帮助孩子们,梦想成真。

  在硅谷小学院里,存放着各种各样拿到专利号的小产品:符合人体力学的减负书包,克服恐高症的减距玻璃,帮助老年人的爬楼助推器等,都是小发明家们的创意成品。

  创新者

  阴亮今年58岁,已近花甲的他,在同事们的眼中,却一直是个“弄潮儿”。“哪里有新事物,就有阴老师,”齐一小学科技组组长李涛这么评价这位师傅,“他紧跟潮流,成为创意的源泉。”

  1994年,阴亮还是一名工人,但也是在那一年,他以出色的动手能力和出众的考试成绩,通过一场招聘会成功转型,成为了齐一小学的科技辅导员。刚刚入职,阴亮就已经“标新立异”:他在杨浦区兜了一圈,做了回关于科技活动的市场调查,他发现,当时包括少科站在内的学校机构,都热衷于制作各种模型。他想到了另辟蹊径——搞创造发明。

  这一做,就是20多年。

  他为孩子们设计了一条创造之路:那400多个获得国家专利号的发明创造,就是阴亮淘到的创意金子。“一两年级出点子,三四年级做方案”,小创客的诞生,就是来自于阴亮给孩子们种下的创意点子。

  在历届市创新大赛中,有4人次5次获得一等奖,12人次13次获得二等奖,在其他创新类及科技比赛中,获全国金奖一人、银奖二人、铜奖三人,获全国少年科学院院士和上海市少年科学院院士称号各一人次。如今,这所学校又成为上海两所“全国知识产权特色校”之一。

  匠心者

  20年前搞发明创造,阴亮单打独斗。他说,虽然是“独家”,却有很多阻碍:家长不理解,学校也缺乏科创氛围。

  如今,阴亮有了属于自己的创新实验室,有最新的硬件设备,还有了属于自己的科创团队,和蒸蒸日上的科创氛围。

  但是这么多年来,阴亮依旧恪守着自己科技教学的初衷: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科技的种子。

  李涛说:“阴亮老师总说自己是一名教书匠,但我学到最多的,就是他身上的匠心。”但是阴亮的匠心,却不同于以往概念中教书匠的“重复劳动”,因为他始终认为,每一堂课,即便是内容一样,但学生不一样,就又是一堂“新课”。科技老师们也在积极创造各种创意,孩子们看在眼中:校园内一段丢弃的枯木,就是科技课“茎部输送”最好的教具;一颗弹珠掉进矿泉水瓶,就是最简单实用的发声装置……

  科技组的老师许晓晶上科技课的时候,也遵循阴老师的教导:少一些你教我学,多一些头脑风暴。许晓晶的课上,总会鼓励孩子多学会追问。“阴老师曾经这么跟我说:问题没有好和坏之分,学生有问题,就是财富,”许晓晶说,这也是孩子们发明创造的思维火花。同事张卓倩也说,阴亮的一句话让她受益匪浅。“阴老师总是说,只要眼睛一睁,到处都有创造发明,”张卓倩说,所以她总会鼓励孩子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去探知身边的一切。

深圳罗湖区劳务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