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鉴宝专家在电视节目中拍案而起,假鉴宝真骗钱乱象何时休

 

人们可以原谅个别专家因为某方面鉴定知识和技能的不足造成的鉴定打眼出错,但很难原谅他们因见钱眼开而从主观上故意造假鉴定的行为。

日前,知名文物鉴定专家蔡国声在参加《齐鲁寻宝》栏目的录制过程中突然拍案而起,愤然而去。随后,他通过微信公众号“艺像传媒”平台向有关部门和广大藏友说明了他的观点,并明确表示,希望相关栏目将其在不知情情况下录制的电视形象全部删除掉。事后,山东广播电视台发表声明:经查,山东广播电视台近期未开办《齐鲁寻宝》栏目,也未与任何社会机构、团体、公司或者个人合作录制《齐鲁寻宝》节目。

 

暂且不论蔡国声参与录制的是否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鉴宝栏目《齐鲁寻宝》(假如真有人“假借山东广播电视台名义,严重影响山东广播电视台声誉”,山东广播电视台自可“与有关当事人一起,采取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合法权益”),单是从蔡国声面对明目张胆造假的鉴宝套路“拍案而起、愤然而去”的行为,就足以让人感佩。

 

对在全国观众尤其是在广大藏家中享有较高声誉的文物鉴定专家蔡国声而言,当他面对鉴宝造假时候,终于“忍无可忍”。比如,这次节目中一件“南宋官窑的花口瓶”,底下有“大观款”,“一看就是新的,人家在浙江在上海当文化礼品送的,几百块一件的东西”,当地专家仍说是南宋的。另一位专家高阿申则婉转提醒“大观年号下面是不会有的,因为落年号最早的时间是明永乐和宣德”。而且“款是金色的,这不是真金,是机器刻的……”在破绽百出的情况下,竟还有人胆大妄为作假。

 

笔者不由想起了2011年文博专家身陷“金缕玉衣丑闻”的旧闻:5名国内文博界知名专家,隔着玻璃鉴定一件玉衣,拿了几十万元鉴定费,即联名签署一份“价值24亿元人民币”的证书,认定此“金缕玉衣”是真文物。犯罪分子以此为依据,骗取10亿元银行贷款,造成银行近6亿元的损失。专家竟然“隔着玻璃鉴定一件玉衣”,这明摆着是一起有悖常理的鉴定。而且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似乎也没有哪位专家有过任何的质疑,在鉴定意见几乎“高度统一”的情况下,集体“联名签署一份价值24亿元人民币的证书”便成了必然结果。人们不禁质疑:假若没有给予“几十万元鉴定费”,那么这些专家会做出如此不专业、不严谨的鉴定吗?假若他们不联名签署证书,那么,犯罪分子的骗贷阴谋又何以得逞呢?银行不就可以避免6亿元的损失了吗?如果说,“金缕玉衣”鉴定造假早已给我们敲响了最大的警钟,那么,时至今日,竟然还有人蛊惑专家鉴定造假,这不是收藏界的耻辱吗?

 

蔡国声面对鉴定造假“拍案而起,愤然而去”之举,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听众尤其是广大藏家的支持和褒奖,是因为他不愿同流合污。他要捍卫文物鉴定的应有尊严,要恪守作为一个文物鉴定专家的道德底线。而今,鉴宝活动五花八门,虽不能说所有的活动都有问题,但鱼龙混杂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的鉴宝活动,参加的一些所谓专家其实是冒牌货,极个别大名鼎鼎的专家总是热衷跨界充当“全能鉴定专家”。即便是专家成堆的一些鉴宝活动,在利益驱使下也未必一定说真话。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蔡国声的举动是难能可贵的,值得广大文物鉴定专家学习。

 

须知道,鉴定专家介入鉴宝活动,其初衷就是为了给藏品的真假、档次高低、质量优劣等予以把关,并结合藏品的鉴赏给广大藏家予以必要的历史、文化、审美等多方面知识,以及鉴定技能的传授普及。如果我们的鉴定专家在利益的绑架下,不负责任地乱说一通以至指鹿为马,不仅会误导藏家,还会误导市场,进而令假冒伪劣藏品充塞泛滥,令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如此,最终伤害的定然是藏家的利益,破坏的定然是收藏界的生态环境。

 

或许,对一个鉴定专家而言,由于种种原因会一时走眼而错鉴一件藏品。事实上,要让鉴定专家对所有藏品都百分之百鉴定准确,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人们可以原谅个别专家因为某方面鉴定知识和技能的不足造成的鉴定打眼出错,但很难原谅他们因见钱眼开而从主观上故意造假鉴定的行为。因此,对一些鉴定专家而言,自须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还要擦亮眼睛,对一些不怀好意者设计的陷阱敢于说“不”,用果敢的行动拒绝之,以维护文物鉴定的权威性,坚守鉴定专家的良心。

题图来源:东方IC栏目主编:封寿炎图片编辑:邵竞

深圳专业的劳务输出企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