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东莞松山湖打造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先锋区域


■松山湖南部地区 松山湖供图

松山湖片区加速提升创新能级,13日将赴深圳进行招商推介

东莞时间网讯 “第一次到松山湖考察时第一印象非常好,天蓝水绿,跟我们在国外工作的环境很相像。”2016年底,英国卢瑟福国家实验室华人科学家张书彦来到松山湖,创办了东莞材料基因研究院,吸引她落户此处创业的重要原因,就是松山湖优良的创新环境。

2017年,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正式成为东莞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核心战略。由松山湖、茶山、寮步、大朗、大岭山、石龙、石排组成的松山湖片区,担负着为东莞园区统筹先行探路的重任。

随着以张书彦为代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及企业的加速涌入,松山湖片区正乘势而上,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先机,努力打造成为广东省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先锋区域,打造成为东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12月13日下午,东莞松山湖片区2017深圳招商推介会将在深圳会展中心5楼茶花厅举行,这将是松山湖片区落实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战略后首次集体亮相,为实现区域科技产业创新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

禀赋卓越

国家级“双区”叠加力促创新能级提升

毗邻广州和深圳两大一线城市、背靠东莞这一制造业名城,松山湖片区当前正面临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建设两大历史机遇的叠加。

松山湖片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位置,同时也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距离广州机场、深圳机场两大国际航运枢纽均在一小时车程以内。由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莞深高速、广深铁路四条大动脉构筑起的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将松山湖片区与深圳湾创新总部基地、广州科学城等宛若明珠的关键节点无缝串联在一起,为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支撑。

除了交通区位优势禀赋卓越,松山湖片区还是东莞自主创新示范区所在。作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之一,松山湖既是国家级高新区,也是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域,享有较高的改革创新发展权限,在多个重点领域同时享有国家层面、省市层面以及园区层面等多个层次的优惠政策。

国家级“双区”叠加,使松山湖片区正在成为最具有优势的“政策洼地”效应的区域之一,随着改革创新加快及“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将为松山湖片区的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创新、高端资源要素集聚等重大发展方面注入新的动能,加速东莞新旧动能转换,并促进片区创新能级的不断提升。

松山湖片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价值链中向高端迈进的重要一环,正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引进和培育具有支撑性的新兴产业集群;借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积极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拓宽跨境融资渠道,创新重大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积极融入大湾区金融核心圈。

在区域分工上,松山湖片区以打造国际制造中心为特色错位发展,坚持瞄准高端制造、行业龙头、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链高端环节和关键环节的精准突破,抢占全球高端制造产业制高点,力争为促进将东莞打造成大湾区核心增长极和支撑点起到积极的能动作用。

要素集聚

创新生态带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速

沿着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松山湖片区段,华为、中集、长盈精密等知名企业,散裂中子源、大学创新城等大科学装置及重大平台,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如一节节莲藕紧紧相连,形成集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创新通路。

以松山湖高新区为核心,松山湖片区围绕东莞创新中轴线,正在统筹松山湖核心园区,散裂中子源、大学创新城以及联动周边茶山、寮步、大朗、大岭山、石排、石龙等镇打造东莞区域创新中心。

近年来,松山湖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灵魂,持续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创新资源、科技成果、创新型企业等各类创新要素向园区加速集聚,已经拥有一大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重点实验室。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松山湖在全国高新区的综合实力排名已从2013年的第53位跃升到2016年的第26位。

据统计,松山湖现共有26家新型研发机构。2016年,松山湖被列为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截至今年11月,园区共有“千人计划”专家33名,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7名,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46名,市特色人才127名,同时,建成博士后科研平台30个、院士工作站5家、国家及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个。

而在松山湖周边,茶山、寮步、大朗、大岭山、石排、石龙等片区各镇,不仅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纺织服装饰品、电气机械设备、食品饮料加工、玩具文体用品、智能家居制造为代表的六大优势传统产业,随着松山湖产业溢出效应的不断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体系也在这些区域形成强劲发展势头。

目前,松山湖片区已明确要打造成为广东省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先锋区域,将充分发挥松山湖片区创新成果转化的比较优势,借助散裂中子源,充分发挥大学创新城、以华为为代表的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影响的大型企业、高水平理工大学等科技创新载体,率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成果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引领东莞全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这些创新资源、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载体、创新资金、创新环境,必将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速构筑起独具竞争力的城市创新生态。

平台赋能

大科学装置撬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

巍峨青山下、幽静水平村旁,国内第一台、全球第四台散裂中子源装置坐落于此,整个园区银白色的建筑风格充满了面向未来的科技感。

2017年8月底,散裂中子源在大朗镇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后,开始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2018年春将按计划全部完工,正式对国内外用户开放。据专家预测,散裂中子源每年可带来70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

按照此前发布的《东莞中子科学城概念规划》,中子科学城区域由松山湖南部片区、大朗象山片区、散裂中子源及生态绿地三部分构成,总面积45.7平方公里。其中,松山湖南部片区将成为总部经济、科研办公和综合服务区;大朗象山片区规划为产业集聚区;散裂中子源及生态绿地为大科学装置集聚区,还将集聚同步辐射光源、激光装置等一批大科学装置。

中子科学城将在散裂中子源等大装置集群及其他创新要素的驱动下,建设成为珠三角大装置集群核心,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以及广深科创走廊联合创新、开放创新、集成创新中心。科学城未来将吸引16万-18万的就业人口,12万-15万的居住人口。据初步测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素质人才约占就业总人口的90%。

在中子科学城打造过程中,松山湖片区已经提前谋划,将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全力争取把散裂中子源技术成果和配套项目引入东莞或率先在松山湖片区就地转化,实现一批大科学装置、一批研发平台、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的聚集,将散裂中子源的高端前沿技术注入来松山湖片区发展的企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随着中子科学城成功入选为广深科创走廊省级创新节点之一,松山湖片区与散裂中子源强强联手,再一次站在了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新高度,将肩负起引领东莞迈向世界级创新中心的新使命。

城市创新竞合必将涌现出更多区域创新高地。可以预料,以散裂中子源为代表的重大装置及平台,将为松山湖片区实现创新赋能,促进集聚创新要素能力、公共服务配置等级的不断提高,吸引越来越多创新企业和人才前来发展。

笋岗人力资源外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