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巍巍青山不语 凛凛千古传奇


黄山鲁中留鸟甚多,步步鸟鸣,清新可喜。

阳光照耀着白水湖,光彩熠熠。

山脚下有几洼湿地,芦苇丛生。

站在山顶面朝大海,虎门大桥清晰可见。

探秘广州脊 视频第十辑 登顶黄山鲁

探秘广州脊 视频总辑 广州山脉地质名片

  黄山鲁

  十月出动,广州日报全媒体小分队自北至南探秘大美青山。从跟着徒步队员挥汗五小时登上天堂顶开始,我们始终怀着一颗赞叹敬畏之心,去挖掘一座座青山内藏的精魂,去讲述青山蕴藏的人的故事,今天,“探秘广州脊”系列终于要收尾了。

  近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全媒体小分队来到最后一站——南沙区黄山鲁。这一次,我们特意没有邀请专家指路,没有爱鸟者讲解,没有植物学家分析,没有当地人讲故事……这座山对于小分队所有成员来说都是陌生的,所以,我们只是感受,像一个普通游客一样感受它的天然去雕饰,感受它的静谧清幽。我们陶醉在绿意里、阳光下。

  黄山鲁,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中心城区,是“广州最大”的开放式森林公园。占地约1200多公顷,主峰海拔295米,为广州南部地区的最高峰,因有黄山和鲁山两座主峰而得名。天气晴朗时,站在峰顶,可以俯瞰南沙全貌与出海口的壮美画卷,虎门大桥、蕉门河城市中心、山中湖泊都在眼前,形成山海连城的独特景观。

  登顶黄山鲁,面朝大海,鸟语花香。青山摆尾,在龙穴岛潜入大海。

  撰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王晓云

  摄影/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郑洪达、李凡丁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晓云

  地质名片

  黄山鲁

  埋藏有黑云母片麻岩

  距今14亿~18亿年

  最后一站

  清幽静谧黄山鲁 山海连城蓄势发

  冬日清晨,阳光灿烂。记者一行从越秀区出发,一路南奔。窗外掠过广州城市老新变迁,越秀的厚重、海珠的生态、大学城的智慧,一入南沙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朝气,高楼拔起,枢纽经济蓬勃,这座代表广州城市未来的新区正蓄势待发。

  约一个半小时,记者就来到黄山鲁脚下,从西门入,车停白水湖畔。远望,绿葱葱的山林在风中翻滚,近听,鸟儿在树丛中叽叽喳喳鸣叫。环湖而行,空气清新,游人稀少,偶见有人环湖奔跑,七八女子携垫来此练习瑜伽。

  记者一行在湖边找到登山石梯入口,向295米最高顶进发。台阶时陡时缓,爬起来并不十分费劲,况且一路上,还有四处小亭、数十石凳可供中途休憩。记者注意到,小亭对联在卖力推介黄山鲁的美。如映趣亭对联为“寻幽当入黄山鲁 益寿宜来大氧吧”,麓云亭为“麓水麓山春旖旎 云舒云卷意悠闲”,韵味儿不足,但描述准确。

  幽静应是黄山鲁最大的特色,一路上绝无“埋伏”的音箱放声喧哗。山林中时见散养鸡只,悠闲淡定,不惊惶,只管低头啄食。头顶不时传来鸟鸣啾啾,一尺来长的褐色长尾鸟儿数次出现在路边。

  有专家表示,黄山鲁森林公园的鸟类密度在广州各森林公园中最高,小小地方有白鹭、山斑鸠等41种珍稀鸟类,多为留鸟而非候鸟。在公园中行走,步步伴随鸟鸣。

  群鸟据此栖息,是因为黄山鲁茂密的植被,生物植被覆盖率达99.9%,山上遍布木棉、凤凰木、香樟、白楸、黄槐等树种。如此好的植被,也让黄山鲁成为自然氧吧。数据显示,这里平均数值为800个负离子/立方厘米,雨后天晴时高于1500个,堪称广州之最。

  爬了大约半小时,记者一行就来到千米石阶的尽头,山顶有座瞭望亭。南沙全貌与珠江出海口的壮美尽收眼底:虎门大桥、入海口、伶仃洋,还有蕉门河城市中心启动区各项建设项目……中间镶嵌着宝石般蓝色湖泊。

  南沙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而黄山鲁又处于几何中心的中心城区,可算是未来南沙新区的绿核。今年年初,南沙区面向全球征集方案,提出将黄山鲁森林公园环湖绿地打造为具有国际化气质的绿道系统。记者注意到,方案将自然保育摆在第一位。“我们建设黄山鲁精品绿道是以生态保护和人文关怀优先,而不是破坏环境进行建设。”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说。

  广州脊自龙穴岛潜入大海

  南沙南,龙穴岛,广州脊延伸至此,摆尾入海。全岛面积65平方公里,是南沙区最大海岛。它西临万顷沙半岛,向北可遥望番禺南沙,东面是虎门太平,南面是伶仃洋,经焦门、虎门的珠江水从龙穴岛两侧注入大海。

  相传南海龙王的宫殿就设在这座岛上。无边的大浪淘尽神秘传说,只留下海浪的痕迹喃喃述说它的过往。在龙穴岛上,海浪在坚硬的岩石上留下了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蚀痕,地质学家还在龙穴岛上发现了黄蜡色的石英片岩地层,距今8亿~14亿年。

  如今,位于龙穴岛上的南沙港已成为广州经济走向国际、走向海洋的重要通道,延续广州千百年来“海不扬波三十年,蜃龙吐气幻云烟”的辉煌。全球排名前21的班轮公司均在这里开辟了连通欧洲、美洲、非洲等地的国际航线,南沙港区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内外贸货物集散地。

  终结篇

  山之水土养育一方文明 山之格局护育一方平安

  党的十九大之后,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广州日报全媒体小分队开始触摸“美丽广州”的脉络,探秘一座座青山。我们试图以青山之大美,来牵系老广州与新客家的浓浓乡愁。

  自北至南,从攀登1210米海拔的“广州第一峰”天堂顶开始,到帽峰山、火炉山、白云山、越秀山、莲花山,再到黄山鲁、龙穴岛,今天,“探秘广州脊”系列报道终于来到尾篇。

  山育人人恋山座座传奇

  一路攀登一路探秘一路深挖一路解读,沿着这条山之脊梁自北至南慢慢捋下来,我们重新认识了广州,不止于山,不止于城,不止于人。这些老故事和新发现,让我们惊喜振奋,青山不语,自有千古传奇。

  在天堂顶,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攀上广州最高点,俯览群山,这座是最佳观星处,那座是世界上高度数一数二的火山颈,十几亿年的地壳变化、沧海桑田尽在眼前;

  在帽峰山,叮咚山泉滋养山中人家,山中人家唱响客家山歌,山水育人,人育文明,300多年前客家人移居帽峰山,开枝散叶渐成上百条自然村落;

  在火炉山,我们发现平平无奇的山间大石居然是许多著名雕塑的材料石,几十年前五华石匠来此打出五羊雕塑、珠海渔女;

  在白云山,我们从全新的视角出发,由声景和借景切入,从钟鸣、梵唱、泉响中发现清幽之美,从建筑的角度解读人类智慧之美,我们希望借由藏身梅花坳的百花冢让人们念起那位怀有“家国情怀、人间挚爱”的明代传奇女子;

  在越秀山,我们重新审视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州人的体育情怀,这里是南粤足球福地,是跳水冠军的摇篮,是新老球迷传帮带的地方;

  在莲花山,我们看见千万年古海洋渐渐退落,我们惊叹于两千多年前先人极其精妙的采石技艺,人工无意夺天工,人工丹霞地貌比天然丹霞地貌更叫人着迷;

  在黄山鲁,我们邂逅了久违的深幽,这里满目苍翠、鸟鸣啾啾,湿地边芦苇丛生,山脚下美食诱人;在龙穴岛,整条广州脊从地质角度来说已摆尾入海,在大海上延续另一个传奇。 

  百年无台风正面袭击

  一路攀登一路探秘一路深挖一路解读,我们探索着一部宏大的广州地质构造史。

  首次对广州地质遗迹进行全盘调查的地质学教授刘金山表示,地球上存在的11类地质遗迹在广州都能找到,广州地质条件可谓丰富。这样丰富的地质条件也造就了福地广州——没有破坏性地震发生,连台风正面袭击也几乎没发生过。他一再强调,我们应该感谢这条地质带。

  整条山脊脉络北起天堂顶,收尾黄山鲁,在龙穴岛潜入南海。这条地质脉络延伸逾150公里,海拔落差1210米,各种地貌单元几乎一应俱全。

  刘金山统计了过去近百年来广东沿海发生的130多次台风记录,他惊奇地发现没有一次台风在广州境内登陆。他的解释是,绵延的山脉上有茂密的森林,森林释放负氧离子,珠江河谷蒸腾作用也散发出大量负氧离子,组成一条负氧离子带,也就是负电电场。台风也带负电,同电相斥,使得台风先导不是往东偏向就是往西偏向,因此不会正面袭击广州。“同电相碰会出现雷电,这解释了为何南沙是重点防雷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学家尚晓东教授则认为,广州罕遇台风正面袭击主要得益于广州地势,中间比较平坦,周边地区多山脉,风场与粗糙山脉地形作用的摩擦力大于平坦地形,在大的摩擦力作用下,台风就会向东或向西偏转。

  广州历来是地震少发区,在象岗山中的西汉南越王赵佗之孙赵昧都平安度过了两千多年就是明证。自公元288年6月7日(晋武帝太康九年四月辛酉)有地震记载以来,广州共记录到3级以上的有感地震24次,最高4.75级。1372年(明太祖洪武年间)9月17日,“震之不停,西北有声如雷,地坼二里许”。

  为何广州少地震呢?刘金山认为,这与广州地质构造有关。他解释,广州珠江三角洲平原为断陷盆地,地质构造上有三条大断裂,瘦狗岭断裂带、广从断裂带与广三断裂带,它们环绕中部平原,呈张性断裂切割,而不是一种挤压性断裂。“从地质力学上讲,就没有了发生大地震的可能了。”

  感谢这条广州脊,吞吐花香鸟语,护育一方平安。


深圳梅沙劳务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