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从《幸运52》到直播答题: 受众喜欢的文化触动力



    本报记者 吴燕雨 北京报道

    平津(化名)最近和同校教研室的同学常常聚在一起,组队玩直播答题。一个队5-6人,一人一次能赚12元。“最开始接触是,朋友圈里同学都在玩儿,我们就都下载了,现在,能赚钱是我们聚在一起玩儿的动力。”她说。

    社交属性、现金奖励,是直播答题迅速蹿红的核心原因。除了每场高达百万,并不断升高的奖金外,复活权益、病毒式的邀请机制、调用参与用户的“熟人社交”关系,甚至借助弹幕互动打破陌生人社交困境,这些也是传播上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

    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朱悦表示,答题节目作为十分传统的电视台综艺类型,已经有了十分庞大的受众基础,观众或多或少都曾经有过“我要是上去我肯定能比这个选手答得好”的想法。在此基础下,直播答题迅速形成了火爆的效应。

    《开心辞典》粉丝效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直播答题平台获悉,几乎每家平台在策划产品之初,都是出于对竞赛答题这种形式的看好。如“芝士超人”,对自身定位为移动版综艺节目《开心辞典》,其他平台也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幸运52》、《一站到底》等核心关键词。

    “直播竞答的栏目模式在中国一直都很有市场。”一位直播平台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早在1998年,央视的《幸运52》一经推出,收视率便一直名列前茅,并连续在各大评选活动中获得奖项。2000年,《开心辞典》自开播伊始便以强劲势头迅速切入益智节目市场,仅用6个月时间,收视率就跃居央视二套第一,最高时达3.79%;此后收视率稳居CCTV2前二,成为每周五晚十点档节目中观众最多的节目。

    十年后的2012年,江苏卫视推出节目《一站到底》,自开播以来也是屡屡登上收视率榜首,并于2014年底获亚洲电视大奖“最佳益智类节目”提名。

    如今爆红的直播答题的玩法与上述节目的形式十分相似。12道问答题、10秒内先出答案,答错者出局、复活卡复活,获胜者平分奖金。

    业内人士认为,展示知识储备,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而在社交环境下的游戏模式,很容易获得某种“炫耀”的快感。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好的商业一定会附着一些文化的构想,真实的文化和商业存在着相通的一些东西,比如去年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大众喜爱。受众喜欢是因为有文化的一种触动力。”

    郑丽(化名)是《幸运52》、《开心辞典》的忠实观众。“体验参与一下自己喜欢节目的那种感觉,也会感觉到和主持人之间的互动,即使场景不是特别真实。”而这种几十万人一起答题的场面令她感到很刺激,即使知道自己能赢钱的几率很小、或者平摊后的金额很少,但有时还是会参与。

    按照一般综艺节目的收视轨迹,一般到了第四、第五季就容易出现很明显的下滑趋势。在冲顶大会创始人陈桦看来,答题类节目的收视率一直很好,即使在黄金档,收视率也会非常稳定。

    有分析认为《开心辞典》节目停播的主要原因是节目模式老化,十几年没有任何更新,而答题这种模式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包括类似的小程序,传播效果都不错。

    上述直播平台负责人也表示,虽然目前各家平台上线时间有早有晚,但几乎相差无几,大家纷纷把内容创新的目光投向了竞赛答题。

    但不管是独立的节目内容还是直播内容创新,仅保持现有的节目内容,定会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如何使得答题内容回归“知识”这一本质,又拥有持续的内容产出能力,是各平台需要思考的问题。

    商业驱动

    同样是组团答题,在实验室学习的王洋(化名)和他的同学已经靠直播答题赢来的奖金吃了几次火锅。他说,自己最初接触答题是朋友推荐,后来同学们就凑一起答题,提高准确率,多的时候十几个人参与,少的时候4-5个,最高的一次每人平均拿到38元奖金。

    这是一种最直接的用户诉求——赚钱。

    实际上,在中国的消费群体当中,这种知识竞赛类内容产品一直且依然存在着很大的空间。而全民参与、分钱、朋友圈分享的模式,为直播答题的快速爆发奠定了基础。

    周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商业利益是一种最大的动因,我们不能贬低商业性。它发展得快、收效高,这会刺激人们的私欲,而直播答题中的明星效应也是如此”。

    另一个角度看,一种互联网产品兴起初期,都往往伴随烧钱和补贴大战,但这种烧钱总会停止。而以赚钱为诉求的用户,在得不到奖金的时候,流失的可能性很大。

    除提高奖金、明星引流之外,在目前流量过于同质化的当下,未来平台想要在这场大战中生存下来,如何吸引并留住更多的用户,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去思考。


深圳华富人力资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