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父子集邮迷:方寸间传播中外文化

  新华社太原10月9日电(记者王学涛)84岁的原化周和53岁的原野是一对父子集邮迷。他们一起参加展览,又以各自的方式传播着中外文化。

  原化周曾是山西介休汾西矿务局的一名基层技术干部,除了每月至少10天下矿井外,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集邮上。1993年退休后,他开始写邮票故事,并发表在《中国集邮报》《集邮博览》等全国各地的集邮刊物上。此外,他还著有《山西风景日戳欣赏》和两本《邮票故事一百例》。

  《山西风景日戳欣赏》一书中,78个风景戳涉及山西78处风景。而《邮票故事一百例》涉及神话故事、历史人物、革命事件、风景名胜、文学科技等。例如,1981年,中国发行了“《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邮票,原化周就写了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故事。

  “这是一个资料归纳整理的过程,确实学到了知识,丰富了自己。”原化周说,他不仅通过网络、报纸、图书查找资料,还与全国各地近千名邮友通信交流。

  原化周的儿子原野作为资深集邮人,主要通过做专题集邮、参加展览来传播中外文化。其中,让原野颇为自豪的一部专题集邮叫《口福》,共有5框80张贴片。

  “这个专题下共有150枚实寄封(片)、400枚邮票,涉及84个国家和地区,最早的一张邮票是1840年发行的黑便士。”原野熟练地介绍着他的这部专题。

  翻看邮品,其中十余枚邮品十分珍贵,如1840年贴有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实寄封、1847年土耳其实寄封、1862年好望角贴有三角形邮票的实寄封、1989年中国无齿票“马王堆汉墓——古代饮食”、无齿连张《清明上河图》邮票等。

  “邮票是国家名片,方寸之间能生动反映出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和各个领域的成就,在文化传播上大有用处。”原野说,然而,现在集邮进入了“老龄化”阶段,集邮的人并不多,情况不容乐观。他建议,集邮应该“大众化”,并走进校园,让青少年了解、爱上集邮。

  今年,原野将父亲从1996年到2015年发表的近三千篇文章汇编成册,形成四卷完整的邮文选。而他和父亲合作,正在编写第三本《邮票故事一百例》。

责任编辑:时鑫

深圳福保临时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