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换头术”引发争议:何为人?何为命? | 睡前聊一会儿


20171120睡前聊一会儿

00:00

下载音频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世界首例头颅移植手术实验已经在中国成功实施,虽然这一手术是在遗体上进行的,但仍然引来极大关注。这其中,或许不仅有科学的问题,也有伦理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头颅移植引出的话题。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光能够七十二变,还能拔一把毫毛就变做千百个小猴;《超凡蜘蛛侠》中的大反派断了一只手,他给自己注入蜥蜴基因后居然长出了蜥蜴的胳膊……从神话传说到科学幻想,我们总是希望能够突破身体的局限,成为一个能力超凡的人。随着克隆技术、基因技术等日益成熟,这些似乎已经离我们不再遥远。而随着头颅移植术取得新进展,西游记中孙悟空随意砍头、换头的场景,在未来某一天或许也有可能成为现实。

不过,第一次听到“换头术”这个词,恐怕大部分人都会感到有些毛骨悚然。然而,暂时还不用害怕,正如有专家指出的,这次试验在遗体上进行,距离活体试验和临床应用还有不小距离,如何解决手术后头部和肢体的排异,如何做到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建,攻克这些难题,活体移植才有意义。当然,在参与这次手术的任晓平看来,这个手术在人类医学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将会成为医学领域的里程碑。但无论是高度赞誉还是谨慎乐观,医疗事业的进步,作为一种技术本身理应得到认可。 

对于普通人,随着换头术而来的问题,则是:换头如果成功了,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是的,这个问题,就从医学的领域,进入了到伦理学的范畴了。在克隆技术中、在人工智能技术中,我们已经多次遭遇过类似的问题。而换头术,再次从两个方面,切入了“人之为人”的核心问题: 

一个是,对“人”的界定。医学发展史上,第一例肾脏移植、第一例心脏移植虽然都引发了争议,但这些手术最终合法并为人们接受,在器官移植中,我们必须追问一个问题:哪些是构成存在意义上一个人所必须的部分?

 

另一个是,对“死亡”的认识。人的死亡在目前生物学意义上是不可逆的过程,界定死亡的通常标准便是脑死亡,一旦已经死亡的人重新复活,不仅会打破既有的自然规律,更会颠覆整个社会秩序和道德体系,因为后者建立的重要前提,正在于对人必有一死的预期。

这些争议或许具有想象的成分,但不可否认,随着技术的发展,潘多拉的盒子可能会被进一步打开,这些终将成为人类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这段时间在上映的电影《银翼杀手:2049》,重提的就是关于人造人的意识、记忆、权利与尊严的老话题。艺术作品总会走在时代的前面,但时代追赶的步伐,也从来都不会落后太久。但无论怎样,我们需要形成的一个共识是,技术需要进步,但进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揆诸医学,则是通过延续生命、消除痛苦来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医学进步的真正目的是让生命更有尊严、更有质量。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蕴含摧毁和破坏也可能带来变革。虽然爱因斯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为化解核危机而努力,然而今天通过原子能技术获得能源供给已是常态;即便禁止克隆人已成为共识,但克隆技术在部分临床领域的应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效益明显;尽管代孕在伦理上还存在诸多争议,但是试管婴儿等技术的的确确给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春天。客观来看,头部移植技术的实验室成功,无疑是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将会帮助人类攻克神经修复、器官移植等方面的难题,正因如此,不妨给予实验室内的科学探索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空间。预见风险——无论是从技术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从人文层面,也是为了有更好的未来。说到底,无论我们会走向怎样的未来,都需要谨记康德的名言:“活在目的的王国中。人是自身目的,不是工具。” 

这正是:头虽可换,原则不变: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文 | 桂从路)


责编:孟晨、

深圳华富劳务派遣服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