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培育高技能工匠 让创新成果变现

    制图:陈健珊


    “结合产业和市场发展培育起来的广东年轻技工,未来将成为中国制造业领域最好的创新者之一,参与到全球竞争中。”日前,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在2017创新创业工作研讨会上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西蒙·巴特利建议,未来广东技工教育要加快引进对接国际技能最高标准及规则,坚持“硬技能”和“软技能”训练并重,注重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领导力”,让技能人才能够不断“变现”创新成果。

    南方日报记者 陈晓

    产业创新需求深深融入技能教育

    南方日报:当前全球技能人才培育趋势如何?怎样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西蒙·巴特利:世界技能大赛是展示技能水平的最高平台,让各个国家、地区看到自己与国际标准的差距。今年10月,1300多名技能人才相聚阿布扎比,向全世界展示各类技能如何真正投入生产实践和应用。在我心里,每一个年轻人都是冠军。他们不仅是这些技能的掌握者、操作者,在未来还将成为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

    近年来全球技能市场日益发展,许多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这些行业需要大量“手、心、脑并用”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每个国家、每个区域都需要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储备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以推动经济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只有拥有良好的熟练技术工人,才能保证各类工业产品的高水平高质量,进而提高该地区或国家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广东又是中国的制造业大省。结合产业和市场发展培育起来的广东年轻技工,未来将成为中国制造业领域最好的创新者之一,参与到全球竞争中。

    南方日报:技能与创新之间有何联系?技能人才将怎样推动中国创新?

    西蒙·巴特利:创新不仅仅是局限于理论创新,它更多关于实践,最终要真正形成产品、服务和能够被执行的策略。世界技能大赛中展示的每一种技能,都是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的创新所必需的。比如100年前并没有制冷与空调技术,但现在这一产业已迅速发展壮大,参赛选手就是该领域的专家,他们站在一线,最容易深刻了解这一产业未来10到25年的技能变化趋势。

    未来中国的劳动力结构会发生巨大变革,就像西方发达国家过去所经历的那样。庞大的工厂流水线工人群体将变少,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中小企业会诞生,大多数创新将发生在中小企业以及大型企业内部的小团队中。技能人才将在此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这一趋势已经显现。

    比如在制造业和工程技术方面,10年前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技校参观,学校还在使用手控机床设备;2年前到广东交流,发现绝大部分技校已经配备了数控车、数控铣,很多学生操作数控设备已颇为纯熟。这得益于中国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说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已深深融入到技能人才教育中。

    “软硬结合”培育国际化工匠

    南方日报:广东如何更好地培育大批高技能工匠,服务产业发展?

    西蒙·巴特利:培养一名世界冠军,可能只需要加大投入、重点培养、快速提升技能,但培养10000名成熟的技能人才却需要长期坚持和多方投入。广东一直重视技工教育,可谓中国技工教育最优秀的代表之一。

    未来,广东技工教育要坚持“硬技能”和“软技能”并重。“硬技能”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技能操作,比如世界技能大赛所比拼的项目;“软技能”则是指“实现梦想的能力”,比如创新创业能力、商业运营能力等。技能与创新之间联系紧密,创新最终需要由技能实践来证明。因此“软硬结合”使我们的技工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创新者,并让创新成果变现。

    另外,我认为“领导力”也是广东技工教育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软技能”。在真正的产业发展和企业实践中,个人技能水平固然重要,但高效的分工协作也不可缺少。与人同行总比自己独行更好,广东技工教育要关注团队合作,要更多培养年轻人的“领导力”。

    南方日报:广东高技能“工匠”怎样吸收世界先进经验,并加快融入世界?

    西蒙·巴特利:一方面,广东已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接下来要更加全面、系统地引进世界技能大赛的规则和标准,把国际技能最高规则和标准转化为技能人才教育的日常课程标准和实践标准,从基础教育开始抓好。

    另一方面,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与国内外的学校、企业的交流合作,探索国内外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培育更多对接国际标准的技能人才。

    如果广东能建立起高技能“工匠”的品牌,并持续向世界推广,有望吸引世界各地更多高质量的企业到此投资,实现人才培育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一句话观点

    中国作出的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承诺,对亚太国家和地区扩大市场、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分量和影响力,中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对促进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繁荣意义重大。

    ——韩国西江大学国际研究学院教授金时中

    当前企业的发展需要全产业链的配合,而这往往是跨行业和跨国界的。中国企业非常开放,并且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人们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例如,华为、联想、小米、海信、滴滴打车、阿里巴巴等已经成为世界熟知的中国品牌。

    ——霍瑞西斯国际构想集团总裁弗兰克-于尔根·里奇特

    中国正通过一切有利于合作共赢的措施和平台,推进各领域各区域的合作,把共识转化为行动。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专家薛力

深圳香蜜湖人才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