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我在十九大|代表手记】金东寒:建高水平大学,为国家育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大学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改革创新,树立自信、保持特色,为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并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金东寒 党的十九大代表、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十九大报告,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号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就是其中的需要之一,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要,是我们中国大学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我有一个数据:2015年,中国留学海外的学生达到126万人,约占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5%,并继续呈上升趋势,每年支付学费近400亿美元。这部分留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没考上国内好大学而又不愿意读他们眼中略逊一筹的大学,才去留学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大学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改革创新,树立自信、保持特色,为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并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大学的本质是育人,最要紧的是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新上海大学于1994年由四校合并而成,时任校长钱伟长先生说:上海大学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

 

上海大学已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服务国家、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为此,秉承全人培养理念,在国内最早实行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并率先推行以本科大类招生和培养为突破口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通识教育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爱国意识、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

 

国家提出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这对高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我们需要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不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

 

题图来源:作者提供栏目主编:张骏图片编辑:笪曦

深圳粤海人力中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