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中国境外经贸园区近70个成中企走出去“孵化器”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1月22日讯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步选择在境外合作区落脚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决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南南工业合作中心主任郭力在21日召开的“2017年亚信及有关国家经贸园区建设发展论坛”上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说,“毕竟国外环境与国内相差很大,一家企业如在陌生的环境里凭一己之力谋求生存和发展会面临许多困难。而境外合作区通常有双边政府的合作背景,为企业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高效的营商环境,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在境外落地生根的孵化器。”


图为2017年亚信及有关国家经贸园区建设发展论坛现场。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截止目前中国企业正在投资建设约70个具有境外合作贸易区性质的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有48个,分布于33个国家。中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主要分为加工制造型、资源利用型、农业加工型以及商贸物流型四类园区,多数为企业自主建设。截至2016年末,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东道国创造了超过10亿美元的税收和超过16万个就业岗位。应该说,合作区的出现顺应了中国企业与东道国的共同需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标志,中国企业“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成绩举世瞩目。在2012年到2016年的五年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累计达6600多亿美元,年均增长22.3%,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输出国。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累计实现境外销售收入7.2万亿美元。在产能合作方面,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累计653.5亿美元,在境外成功建设了一批钢铁、水泥、有色金属、汽车、机械、纺织、化工等生产基地。

 “作为产能合作的平台与载体,各类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为中国企业有效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优惠的政策、适宜的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先选择,投资聚集效应和产业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指出。

 商务部欧亚司商务参赞刘雪松认为:“经贸园区作为企业集群式发展和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为中国与亚信各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发挥了积极带动作用。”

 “近年来,尤其是近两年‘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倡议提出之后,我们感觉到园区发展非常快,中资企业入园的步伐大大加快。”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董事赖四清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表示,“目前已经有120家企业入驻,有56家企业在园区买地或承诺投资10亿美元。”

  赖四清认为,企业之所以选择境外经贸园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入驻莱基自贸区的企业可以享受全面免税、外汇投资资本可随时撤出、外商投资所得利润红利可以自由汇出等“最优惠”的政策。

  第二,园区提供安全的投资居住环境和配套设置,化解企业走出去风险。

  第三,园区提供报关、移民、工商等服务,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

 不过,也有些境外园区并不是工业园的模式,比如位于匈牙利的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就是凭借丰富的商贸资源和海外仓等物流设施,立足成为中国企业打开欧洲门户的钥匙。该园区负责人田红兵解释说,欧洲成本高,所以不适合做工业园。“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物流配套往往是个难题,园区则具备优势将海运同海铁联运、中欧班列等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结合的物流大通道。”

  同样的,在不断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下,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也需要创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网移动互联网频道诚邀与您合作。

联系人:张梓尧

联系方式:(010)81025286

龙岗人力中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