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校友悼念“高铁院士”王梦恕:坚持真话难能可贵

  原标题:“高铁院士”王梦恕办公室有人提前悼念:坚持说真话难能可贵

  高铁专家王梦恕院士的告别仪式9月22日上午10时将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9月21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生前担任中心主任的王梦恕院士的办公室,一如往昔般地整洁,但一张黑白照片和3个花圈却无声地宣告了这位受人景仰的“高铁院士”已经永远地离开了。

  作为著名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王梦恕9月20日因脑溢血溘然长逝,享年80岁。9月21日下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来到他生前所在的办公室,这里已有人前来悼念。“他学识渊博,在铁路隧道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现场一名北京交大校友告诉澎湃新闻。

 王梦恕院士在北京交大的办公室所在大楼,已有人前来悼念。 澎湃新闻记者 廖瑾 摄

  校友前往其生前办公室悼念

  “高铁院士”王梦恕在北京交通大学的办公室还保持着他离开前最后的样子:整齐,简洁。办公桌上有他编著的《探秘铁路》,有他爱看的《十月》期刊,桌后一首“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题词豪迈地占据了半个白壁。左前方的书柜里摆放着他微笑盈盈的照片,只是黑色的办公椅上却已是空空荡荡。

  王梦恕院士的办公室在北京交大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的三楼, 他在此工作了数年。他先后承担了具有国外先进水平的中国第一次盾构大型工艺模拟受力试验,打通了全长14.295公里的大瑶山隧道,他的“北京地铁浅埋暗挖法”受业界称赞,这一首开先河之举让他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的一生也因“敢说真话”、“直陈铁路体制弊端”而引发争议。

  对于王梦恕院士的离世,前来悼念的北京交大校友王毅恒(化名)深感意外。“他学识渊博,在铁路隧道方面造诣很高。”王毅恒告诉澎湃新闻,虽然他不是王梦恕院士的学生,但是同在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能有机会聆听王院士的讲座和报告。王毅恒还清楚地记得,2014年他读博期间聆听了王院士作的一场关于国内铁路项目的报告,“报告内容很有高度。他谈京沪铁路、青藏铁路、冻土、桥和隧,句句都是真知灼见。”王毅恒还钦佩王梦恕院士敢说真话,不理会争议,不明哲保身,多年来坚持直言问题所在,难能可贵。

  除了担任教职和做学术研究工作,王梦恕院士还曾在铁道部(现中国铁路总公司)隧道局工作。隧道局下属某分院员工李童(化名)告诉澎湃新闻,虽然没有跟王梦恕院士有过直接交流,但是在隧道局对院士早有耳闻。“他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大瑶山隧道工作,还能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创造总结出‘浅埋暗挖法’,令人钦佩,这些成就也是让他受到大家尊重的理由。”李童说道。

  外地学生赴京“告别”

  1997年5月,离开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32年后,王梦恕又做回了老师,在北京交大兼任博士生导师。如今,他门下的博士生已有几十名,其中很多人在国家重点工程里挑起大梁,成为总工程师或项目负责人,或在高校任教。

  得知恩师王梦恕去世以后,长安大学公路学院罗彦斌教授很是悲痛。9月21日凌晨,得知噩耗的他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纪念先生的文章《王梦恕:大家都不说真话,社会就没希望了》,他的配文称“这一刻泪如泉涌”,“您的一生,求真务实,鞠躬尽瘁……谆谆教诲永铭心间”。

  9月21日上午,澎湃新闻拨通罗彦斌的电话时,他正赶往西安机场,打算参加22日在北京举行的告别仪式。因为忙于协助治丧,罗彦斌无暇接受采访,给记者转发了一篇讲述恩师生平的文章。

  王梦恕的另一名学生、北京交大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谭忠盛也忙于准备22日的告别会,要送恩师最后一程。

  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谭忠盛称恩师去世时自己正在太原出差,听闻消息紧急赶回北京。据他介绍,去年5月,王梦恕曾因脑溢血住院,“12月份恢复得不错,还给我们开过一次会,鼓励我们年轻人,干工作一切要从国家需要出发。”

  在微博上,时常有网友在媒体报道下留言,称王梦恕是“师父的师父”。北京交大一名在读学生告诉澎湃新闻,自己的导师是王梦恕院士的学生,时常听导师在课堂上说起王院士,堪称传奇。“比如在某项工程中如何坚持自己的主张,让工程负责方‘焦头烂额’,又在某项工程中最终却被学生说服。”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此前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提及这点,“想到王院士时,脑海中第一个蹦出来的字是‘诚’,为人坦诚、待人真诚、对事业高度忠诚。第二个字是‘直’,性格倔强耿直、仗义直言、直率。”徐飞说,王梦恕院士觉得是正确的、客观的,或者他反对的,就会讲出来,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媒、不从众,只唯实,客观、冷静、理性,实事求是。

  接触王梦恕院士的人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为人温和。一位采访过王院士的北京媒体记者9月21日告诉澎湃新闻,2014年曾就渤海湾跨海大桥建设和高铁通车情况等问题采访过王梦恕院士。“对于我们这些行业外的人,院士会尽可能讲得更浅显易懂一些。”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采访结束后不到五分钟,王院士又打了电话回来,开口就说,“刚才那个话题还有一点没有讲得太清楚,担心大家不太明白,我想说得再详细一点可以吗?”

  早年就读的母校还有“王梦恕班”

  王梦恕来自铁路世家,他的父亲王崇和曾在陇海铁路任职,担任站长。年少时,王梦恕经常跟随父母在铁路线上来回奔波,隆隆的火车声和冰冷、潮湿、臭气熏天的闷罐子车厢充满着他的记忆。他后来入读陕西宝鸡蔡家坡铁路中学,在这里知道了“詹天佑”,视其为偶像,就此踏入自己奋斗一生的铁路事业。

  他一生与多所交通院校结缘,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他先后在天津铁路工程学校(现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深造,还在唐山铁道学院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教职。1997年5月开始,又在北京交大担任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办公室负责人也向澎湃新闻介绍,王梦恕院士2017年初也接受了该校邀请,兼任博士生导师,培养人才。

  尽管毕业已久,曾经的母校也经历了世事变迁,但王梦恕在提携母校晚辈方面仍用心颇多。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9月20日告诉澎湃新闻,王梦恕院士生前“经常会来学校”,和“学弟学妹”们交谈。该校2009年成立了“王梦恕励学奖励基金”,奖励优秀学生,王梦恕院士当年还来学校和首批获得奖学金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学校也有一个“王梦恕班”,集合了铁道建筑系最优秀的学生。“王院士每次过来都会看看这个班里的学生。”该工作人员说。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官网上还保留了这则新闻:王梦恕院士十年前曾在该校一次做过一次演讲,面对台下的年轻人,忆及在学校留下的点滴,不禁“潸然泪下”。有学生问他,若能重新选择一次人生,会怎么做?王梦恕说,人这一生只有一次,不可能再有选择的机会。“选择是一种责任。在我听到我们施工人员受委屈时我很不忍心,中国的建设者不能受到欺负。我常说的一句话,铁路的建设者们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就是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和妻儿。”

 

责任编辑:闫宏亮

盐田劳务派遣公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