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保安全保质量 他每天要在工地走4万多步


8月16日,万明华在施工现场介绍扬尘噪声控制系统。本报记者 胡杰 摄

万明华在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质量。

大渡口区双山一个住房建设工地上,53岁的万明华戴着安全帽,在大门口刷了刷“脸卡”,顺利进入工地。

万明华是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十一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也是一个有着23年党龄的老党员。从早上7点多,一直到晚上7点多,在工地上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他的手上戴着一个计步器,在这个小小的工地上,每天要走4万多步。

“安全、质量一样都不能放松。当居民住进新房时很满意,我们就欣慰了。”万明华说。

发现了隐患 他却主动请罚

万明华从一名基层施工员干起,边干边学,如今成了项目部执行经理、技术负责人。在南岸区、渝北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及荣昌等地,都有他参与修建的住房项目,有的项目一干就是4年。

作为一名技术负责人,万明华非常清楚房屋的质量意味着什么。万丈高楼平地起,要靠基础打得牢,这一点,万明华常给年轻施工员指导、开课。为什么时时敲响警钟?万明华讲了一件亲历的事情。

2011年,在渝北区一个住房工地,负责桩基施工的是一名年轻施工员,虽然技术负责人进行了预控和监督,但还是出现了疏漏:完工后万明华对桩基进行验收时发现了问题——有桩基挖掘深度不够,承载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万明华立即召回已撤场的施工班组,继续开挖桩基以达到设计要求,避免了安全隐患,但还是带来了经济损失。

作为技术负责人,万明华主动向十一项目部党支部“请罚”,“我希望这是一记警钟,警醒所有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我们是住房的建设者,要用工匠精神来要求自己。”万明华说。

从那之后,这名年轻的施工员成长很快,如今已成为了项目执行经理。

建智慧工地 他保安全质量

一说到工地,也许不少人想到的只是砌砖、垒墙以及脏乱的现场。其实,现在的“智慧工地”整洁、规范,处处用上了高科技。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一点不假。”万明华说,作为一名技术负责人,要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现在,他负责的大渡口双山项目,从2013年进场开始就率先打造“智慧工地”。

要进工地,都要刷“平安卡”或“脸卡”,有多少管理人员、工人进入,一查便知。工地大门、每幢楼出入口都有感应器,一旦进入就会有语音提示:你已进入施工危险区域,请勿违章作业,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请拴好安全带。

工地上安装了“在线扬尘实时监测系统”,温度、湿度、风向、噪声、PM2.5、PM10等数据时时显示。一旦扬尘超标,就会自动喷淋实施降尘。如今,工地获得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重庆市“安全文明施工工地”、重庆市“扬尘控制示范工地”称号。

这段时间天气比较热,早上万明华7点多就到工地,工地的每个地方都要巡查好几遍,查安全、保质量、与甲方沟通,常常要忙到晚上七八点才离开。小小的工地上,万明华每天要走4万多步,上上下下爬楼梯也是家常便饭,汗水顺着安全帽往下滴。

三获“巴渝杯” “传帮带”年轻人

工地上开设了“农民工夜校”,每个月要开两次课,万明华组织骨干技术员、施工负责人等给工人上课。对于年轻的施工员,也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我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技术负责人,对年轻施工员要‘传、帮、带’,才能让他们更快进步和成长。”万明华说。他带着团队承建的项目,曾三次获得“巴渝杯”优质工程奖,这是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最高的荣誉。

万明华也影响着身边的人,不仅有施工员,还有自己的亲人。万明华记得,有一年冬天,他带着当时上初中的儿子去工地,工地的情形对孩子触动特别大,写下了一篇作文《我的父亲》,“天气那么冷,他手上长着冻疮,用冷水洗着手上的尘土……”儿子长大后,报考了重庆交通大学,现在在成都从事轨道交通的建设。

记者了解到,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在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组织18个基层党支部282名在岗党员,先后开展了“保障工程质量,党员在行动”“党员亮身份、安全我当先”等主题活动,为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员工和谐发挥积极作用。

十一工程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朱艳介绍,党支部在大渡口双山项目举行了大渡口质量安全暨安全应急演练观摩会、公司施工测量大赛等,彰显了党员示范带头作用。

本报记者 蒋艳 实习生 周雅丽

平湖临时工劳务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