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华文化是两岸暨港澳的最大公约数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发表演讲。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5日讯(记者林秀敏)“十九大勾画了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蓝图,中华文化是两岸暨港澳的最大公约数,中华文博界可以秉承开放情怀和担当意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促进‘互联网+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为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结合,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而贡献积极力量。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4日在“2017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互联网发展论坛”上如是说。>>>点击进入专题

  为此,他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坚守文化认同。愿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为基础,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愿以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为依托,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活跃中外的人文交流。

  二是加强战略对接。中华文博界可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总体框架下,紧密结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紧密结合实现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紧密结合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建设智慧社会,为各方务实合作谋划大方向和路线图,为文博机构交流、社会力量参与、中华文化振兴带来更多、更好的利益。

  三是要优化对话平台。依托互联网发展论坛、经贸文化论坛、文化遗产论坛、文化产业博览会,建立更具特色、更有活力的两岸和港澳文物对话平台,研讨保护问题,推进深度合作,建立高级别的交流机制。

  四是提升合作时效。落实内地与港澳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更紧密安排协议书,建立年度工作组和交流机制,支持两岸文物交流框架,推动两岸暨港澳博物馆建立文物藏品资源共享、来去自由的制度安排,早日畅通台湾文物精品来大陆展览渠道,注重面向港澳台青少年和普通民众开展文物的参访活动,让港澳同胞更多地到内地走走、看看,建立对港澳台文物交流多渠道形式的社会参与模式,支持与港澳台文物部门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合作,欢迎港澳台文物保护机构参与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研究和对外文化交流援助工程。

  五是要建立“互联网+中华文明”共建、共享机制。在海峡暨港澳文物+互联网行业,推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文物保护利用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分享“互联网+中华文明”新业态的孵化经验,推动两岸暨港澳互联网文化产业对接,丰富文物创业产品,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共建“互联网+中华文明”网上交流平台,更好地促进思想交流和民心相通,更好地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2017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互联网发展论坛”作为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要分论坛之一,由经济日报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香港凤凰卫视、澳门互联网文化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经济网、工商时报(台湾)协办。

  以下是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们,今天来自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的各界人士相聚在美丽的乌镇,共话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共襄“互联网+中华民族交流合作”的愿景,首先我谨代表国家文物局对港澳台访问团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致力于内地与港澳、大陆与台湾文物交流合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个星期,我刚刚率团访问了港澳,今天结识了不少的新朋友,也再次见到不少老朋友,感到十分亲切。我们经常性面对面交流,探讨合作,这对“心相通·智相连·赢未来”非常有意义。

  文物资源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标识,是中华同胞情感维系的丰富滋养,也是内地与港澳,大陆与台湾同祖、同源的见证,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认同,扩大交流、交融;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识,促进融合发展。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内地与港澳,大陆与台湾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题,以互动交流为纽带,文物领域的交流合作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表现在:

  一是文物的展览亮点纷呈。内地赴港澳和大陆赴台湾展览130次,港澳和台湾来大陆展览50次,世界遗产丝路展和西部大国文化特展成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和澳门回归15周年的文化盛宴,成就两岸交流的佳话。

  二是人员的交往持续密切。港澳赴内地、台湾赴大陆文化交流人员累计2000人次,内地赴港澳、大陆赴台湾文物交流累计1000多人次。

  三是两岸港澳文物部门开展直接交流、学术交流不断深入。两岸港澳博物馆、文物保护机构逐步密切交流合作,双向开展参访讲学研讨研修,策划策展创意保护研究,轮流举办。

  四是专题活动有声有色。开展了两岸文物交流20周年纪念活动,两岸故宫的交流活动。

  五是机制性建设实现突破。内地与港澳相继签署文化遗产领域的谅解备忘录和更紧密的安排协议书,文化遗产论坛、文化联谊成为两岸暨港澳台常态文物的交流机制。

  十九大勾画了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蓝图,中华文化是两岸暨港澳的最大公约数,中华文博界可以秉承开放情怀和担当意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促进互联网+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为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结合,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而贡献积极力量。

  为此,我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坚守文化认同。愿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为基础,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愿以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为依托,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活跃中外的人文交流。

  二是加强战略对接。中华文博界可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总体框架下,紧密结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紧密结合实现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紧密结合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建设智慧社会,为各方务实合作谋划大方向和路线图,为文博机构交流、社会力量参与、中华文化振兴带来更多、更好的利益。

  三是要优化对话平台。依托互联网发展论坛、经贸文化论坛、文化遗产论坛、文化产业博览会,建立更具特色、更有活力的两岸和港澳文物对话平台,研讨保护问题,推进深度合作,建立高级别的交流机制。

  四是提升合作时效。落实内地与港澳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更紧密安排协议书,建立年度工作组和交流机制,支持两岸文物交流框架,推动两岸暨港澳博物馆建立文物藏品资源共享、来去自由的制度安排,早日畅通台湾文物精品来大陆展览渠道,注重面向港澳台青少年和普通民众开展文物的参访活动,让港澳同胞更多地到内地走走、看看,建立对港澳台文物交流多渠道形式的社会参与模式,支持与港澳台文物部门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合作,欢迎港澳台文物保护机构参与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研究和对外文化交流援助工程。

  五是要建立“互联网+中华文明”共建、共享机制。在海峡暨港澳文物+互联网行业,推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文物保护利用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分享“互联网+中华文明”新业态的孵化经验,推动两岸暨港澳互联网文化产业对接,丰富文物创业产品,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共建“互联网+中华文明”网上交流平台,更好地促进思想交流和民心相通,更好地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预祝2017年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互联网发展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深圳坂田劳务中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